第三十六章節 歐洲的矛盾(中)(1 / 2)

第三十六章節 歐洲的矛盾(中)

似乎威爾士親王、康沃爾公爵-威廉王儲就從來沒有對老歐洲的兩隻領頭羊-法、德兩國有過什麼好感。從施羅德、希拉克兩隻老狐狸的圓滑外交,到現在的默克爾、薩科齊的‘實用主義’外交政策,在這位聯合王國的王儲殿下眼裏看來,都不過是小把戲而已。

不可否認,法國人在二戰之後,奉行的‘四兩撥千斤’的對外政策使得巴黎收獲不少,‘二流強國’照樣的玩轉著‘一流強國’。可是自從薩科齊這個花花公子上台之後……

“看來歐洲是要被印支半島的那場戰爭給震動了!”威廉王儲一臉的玩世不恭,笑著對身邊的戴維-卡梅倫首相、外交事務大臣-德文郡公爵-威廉-康普頓-卡文迪許兩人說到。

戴維-卡梅倫的嘴角同樣的挑起了一絲笑意,雖然他並不喜歡這位王儲殿下太多的摻和到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外交事務中來,但不可否認的是,歐洲的傳統力量-王室,在許多事務上所起到的作用遠遠要比外交官員們口沫橫飛著爭論上半天所獲得的利益還要多。

看到埃爾韋-莫蘭、弗朗茨-約瑟夫-容兩位國防部長迎在議會大廈的正門前,戴維-卡梅倫首相的笑意更濃了。雖然這次臨時會議,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德意誌聯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都用出席,但王室成員卻隻有威爾士親王一位。

卡梅倫首相很明白,法德兩國的國防部長迎在門前,並不是迎接自己,畢竟在漢斯和高盧人的眼裏看來,現在的大英帝國早已經不是1945年的那個大英帝國了,更不是1900年之前,那個日不落帝國了。之所以這些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的家夥會出迎在門前,還不是因為王室的原因。戴維-卡梅倫忽然想起,溫莎王朝似乎和德國人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吧。

相比於戴維-卡梅倫首相的思緒紛雜,外交事務大臣-德文郡公爵-威廉-康普頓-卡文迪許則顯得更是自然。雖然法蘭西人在大革命時期砍了路易十六的腦袋,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逼得威廉二世流亡荷蘭,成立了魏瑪共和國。但無論是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骨子深處依然糾纏著太深太深的王室情緣了。甚至就連是大洋彼岸的美國人都不能免俗,能夠得到英國王室冊封的貴族、騎士稱號,那就意味著真正躋身於上流社會的頂層。

而且,現在的駐阿富汗歐洲軍團最高指揮官也不是別人,正是愛丁堡公爵-北安普頓親王-哈裏王子。無論哪一點來看,兩位國防部長出迎在外,也不足為怪。

剛剛進入半穹形的會議廳,伴隨著星辰樣耀成一片的閃光燈的是迎上前來的德意誌聯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笑臉。然而對於這位被稱為‘德國撒切爾’、‘德國鐵娘子’的政屆女傑,威爾士親王、康沃爾公爵-威廉王儲非但沒有一絲的尊敬,反倒很是厭惡。

同樣作為女性政客,曾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的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在任其間以對外持強硬政策而聞名於世,因而獲得了‘鐵娘子’的外號,而安格拉-默克爾這個‘德國鐵娘子’的稱號則似乎顯得是那樣的名不符實。

雖然默克爾在強硬作風和撒切爾的處事風格有著一定的類似,但撒切爾夫人的對外強硬政策也是應國家而異的。譬如在對美關係上,撒切爾非但不強硬,反倒是異常的溫和。這並不僅僅是因為英美關係曆來密切,而且也是因為撒切爾很清楚的明白英、美之間的著力點在哪裏。

而默克爾雖然也是和撒切爾夫人那樣有著驚人的相似,甚至和喬治-W-布什總統之間的私人關係也很是不錯,但很多觀察家都將默克爾的那一係列動作視為是對美國的投懷送抱。

事實上,的確是這樣,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德與美國的關係便是非常微妙,在歐洲政界,有著這樣一句諺語“英國是美國的妻子,法國是美國的情人”,也就是說,二戰之後的英美關係最親密,而法美關係則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這句諺語也同時說出了德國的尷尬。畢竟一直以來,華盛頓對德政策一直是以‘壓製’為主。

在希拉克執政時期,尤其是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法國這一‘美國的情人’越來越是喜歡和華府對著幹,這讓一向自以為是的美國人覺得很是拉不下麵子來,法美的‘情人’關係在逐漸的走向破裂,這個時候,剛剛趕走了施羅德,搖身上台的安格拉-默克爾怎更想讓德國取代法國,成為美國的新情人。隻不過,隨著薩科齊的執政,法國也在重新修複法美關係。

同樣的問題,並不僅僅出現在對美關係上,在對華關係上,威廉王儲更是對默克爾嗤之以鼻。在私下裏,這位王儲殿下已經若幹次的嘲諷過‘那位沒有眼光的蠢女人’了。在驕傲的威爾士親王的眼裏,無論是薩科齊執掌的法國政府,還是默克爾執政的德國政府,都太過於小看了北京的力量,而當初‘鐵娘子’在北京跌過的一跤在讓聯合王國幡然醒悟的同時,卻沒有使得這些老歐洲的新生力量意味出自己已然犯下的大錯。不過在王儲看來,這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