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來乍到(2 / 2)

我們相視一笑,接著她說:“你來自哪兒?”

“中國。”我和她閑聊了一陣,關於倫敦的天氣還有本地人,她的名字艾薇,在這間旅館當了三年的女招待,見過很多的來倫敦的亞洲人,得知我的經濟狀況有限,艾薇向我推薦了英夏姆,那是倫敦周邊的一個小村莊,最適合窮學生打發時間。

第二天的清晨我的神智更加清楚,收拾了那為數不多的行李去往附近的村莊尋找一處風光旖旎且價格合理的住所。不出半個小時車子便出了城區,沒有了市區莊嚴神聖的基督大教堂和米褐色特色建築。綠色的樹木根植在道路的兩旁,小巧獨立的別墅隔著百米的距離一家連著一家,家家戶戶在門前的庭院裏種植薔薇,玫瑰百合,顯得格外恬靜美好。

沿著A40號公路往西13公裏,終於來到了風景如畫的英夏姆,村內還留有曾經風光一時的修道院的痕跡。在村子西邊找到了旅遊旅館,聽說專程來英國體驗鄉村風情的人都會在此處聚集。旅館建在村子的人流集散地,現代化的建築風格在一群修道院的遺址中顯得格外滑稽。

走進旅館內,這裏正放著邦喬維的《IT MY LIFT》,沙發上坐著十幾個不同膚色的人們在相互交談著,旅行裝備隨意的放在地上,也有人撕心裂肺的和著拍子一同唱高歌。一個大膽的男孩見我進來很熱情打招呼,我上場嘴角滿懷感激他的回應。總之,這裏很熱鬧。那種被孤寂包圍的感覺一消而散,人就是這樣的群體動物,我隻有在人群中才能感到安心,這兒都是來自各處不同的背包旅遊者,喝著陌生的啤酒說著陌生的語言,蹩腳的說著自己的旅行經曆,滿懷驕傲的述說自己國家的奇聞趣事。當我慢慢走近,那個男孩示意我加入他那個小圈子,有人邀請何樂而不為呢?

“謝謝,”我走近這群熱情的年輕人,在這個圈子裏還有一個黑人男孩,和一對靠在對方懷裏的情侶。

“嗨,我叫麥傑,很高興認識你。”金發的男孩熱情的伸出他寬厚的手掌,他的笑容陽光如同四月的陽光和煦,驅散了我的陌生感。

“我叫葉迪,英文名字是Judy,認識你我也很高心。”我坐在了這個金發男孩的對麵。

“你好,朱迪。”他轉過頭微笑用手指向那個年輕的黑人男孩,“這是理查。那是傑奎琳和科諾,我們結伴同遊英夏姆和其他的村子。”他看向我的米色行李包,眼神閃爍著讚賞,“你也是背包旅行者?”

我趕緊擺手,“嗯,不。不過也算是,”顯然他微皺的眉頭表示被我的話弄糊塗了,我無奈道:“我來倫敦上學,但是市區的住宿費太昂貴了。所以,我在附近的村莊想找個安靜和便宜的地方等待開學。”

麥傑說:“哇,那你可以找理查,他是個鄉村控。所以你是亞洲來的留學生咯?”

我點頭示意向其他幾位成員打招呼,“是的,我來自中國。”

坐在對麵的理查向前傾了傾身子,挑著眉毛驕傲的說:“附近有幾個村子還不錯,尤其是科沃茨山脈那邊。去年夏天我也在那兒,今年我打算去個更遠的村子。你要是不嫌離市區遠了點倒是可以和我們一起去。”

我一直在找一同結伴而行的驢友,現在有一個本地通在我自然是十分樂意,“當然,我十分開心能有人同行,那是在西北郊嗎?”沒來英國之前我就知道西北郊的景區古鎮風景秀麗迷人,如果能住在那兒一定是個絕佳的好主意。

“嗯,是的。那邊的風光簡直帥呆了。整整一個夏天我都沒待膩,是一個寧靜外加冒險的好地方,山脈延綿不絕常年霧氣環繞,簡直像個仙境,價位也不高,你一定會喜歡那兒的。”

理查的臉上往的表情,讓我迫不及待的想驅身前往。我急切的問道:“你們什麼時候動身去那兒呢?”

麥傑說:“隨時,如果大家願意,今天就可以。”

他轉向科諾和傑奎琳詢問意見,傑奎琳臉上布滿甜美幸福的笑容看著她的同伴,兩人相視一笑都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