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殷勤蓄電造風雷 第十三節 軍校除霸之沒有槍栓的玩具槍(1 / 3)

民國21年(1932年)9月11日。星期天。

金陵城在淡淡的晨霧中漸漸的醒來。小營的操場上,熊再峰他們正在進行全副武裝20公斤負重5公裏早課訓練。臨上軍校前,熊步雲對他們的體能訓練和國術與搏擊訓練做了階段性的層級訓練計劃,並語氣嚴厲地特意強調不得偷懶,他要定期抽檢。這幫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熊煞做計劃,誰敢偷懶啊,誰都知道抽檢不合格的後果是很嚴重地,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每人頭上帶著一頂德製M17製式鋼盔,身背野戰皮質背包,包裏麵放了兩塊方磚,背包上麵是一卷用雨衣包裹折疊的軍毯,軍毯上麵橫臥著日製四四式騎槍,胸前是五聯裝皮質槍彈盒,寬板兒牛皮帶,左側挎著最新版大容積的特種山地水壺,右邊挎著彈袋裏是兩枚長柄的教練手榴彈。下身綁腿下是罕見的意大利產平頭釘黑色皮製軍靴。整個身上的攜行具重達20公斤。

軍政部委培的待遇是夠牛的,除了宿舍和床是學校的,其他包括生活用品、被服裝具等衣帽鞋襪都是按照尉官的標準配置的,訓練裝具由部裏的專人負責,就連夥食都關照學校吃小食堂,因為訓練量大,尤其是國術和搏擊訓練,極耗體能,於是幹脆把書院專門為他們做飯的師傅直接一起接進了學校,專職負責孩子們的營養配餐。

昨天,小家夥們領了裝備後,愛不釋手,著實高興了一陣子,尤其是四四式騎槍,其槍長照比漢陽造要短一些,重量輕一些,尤其是它的刺刀,是直接附在槍管下方的折疊刺刀,用時一扳就刺刀上膛,速度非常快。背著這款騎槍行軍訓練非常合手,美中不足的是,槍栓都被卸下去了,也沒有子彈。不過就這拚起刺刀來,以形意內家拳為底子的小夥子們照樣舞出了形意槍的韻味來。

新鮮感就是動力,小子們早早的爬起來開始了軍校生活的第一天。夏季操作服汗津津的貼在身上,一個個臉蛋兒紅撲撲的,但氣息不亂,呼吸綿長,節奏感控製得很好。隨著震天動地的口號聲,往昔死氣沉沉的小營又恢複了軍營的朝氣。

“呯、呯、呯。”操場西側的營房窗戶被猛地推開幾扇,幾個蓬頭垢麵睡眼惺忪的腦袋伸出窗外,破口大罵:“日你娘的,小兔崽子,你娘跟野漢子跑了咋的,大清早嚷嚷什麼?老子在睡覺,不許嚷嚷,誰再大呼小叫,小心老子廢了你們這幫童子雞。”

熊再峰他們就像沒聽見一樣,我行我素,訓練的口號聲越發震天動地。院子裏幾名執勤的教導總隊的軍官趕過來勸了幾句,那幾個兵痞子這才罵罵咧咧關上了窗戶。

操場上負責監督訓練的少校和幾名尉官見狀,均憤慨不平,什麼東西,黨國軍人的敗類。這些布衣百姓家出身的下層軍官打心眼裏厭惡這些飛揚跋扈的“兵衙內”,但自知惹不起,除了發發牢騷,卻是敢怒不敢言。

熊再峰他們卻當那些人象空氣一樣,根本沒尿他們,旁若無人的練了個熱火朝天,個個似小老虎出籠,這一早晨練得筋開胯展,汗流浹背,收隊回營房洗漱完畢後,便列隊準備去食堂就餐,隻是每個人都把四四式騎槍背在肩上。少校見狀,不解的問熊再峰:“按照規定,進餐時不許攜帶任何武器,你們帶槍幹嘛?”

“區隊長,我們以前受訓時,戰士和槍是不能分離的,隻要武器發放到個人,睡覺都得摟著睡,槍是戰士的生命,任何時候人槍不分。再說,這槍連槍栓都沒有,也沒有子彈,沒有危險,正適合我們養成兵槍合一的戰鬥素質,放心吧,沒事兒。”

熊再峰大大咧咧的說道,眼神和代理區隊長微妙的溝通著。少校思忖片刻後,沒再言語,遂整隊出發。在食堂門口,熊再峰他們按照校規,列隊高唱《陸軍軍校校歌》。

“怒濤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作奮鬥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