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殷勤蓄電造風雷 第十二節 中央陸軍學校(1 / 3)

南京黃埔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自民國17年(1928年)起,南京國民政府在原清朝陸軍學校的舊址基礎上,投巨資翻新擴建,終成一處規模龐大的以西式建築為主調的現代建築群。共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樓17幢,房間1075間。有可容納數千人的新型大禮堂、教學大樓、圖書館、體育館、劈刺房、工字堂宴會廳、俱樂部、全國唯一的冬季保溫的室內遊泳館等代表性建築。整座建築群在紫金山側太平門內,與明故宮遺址遙對。這處占地極廣、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就是時下中國赫赫有名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其前身就是享譽中外的黃埔軍校。

軍校分校本部、炮標、馬標、小營、老五團等幾個部分,其中校本部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同院,兩單位分門進出。在兩單位之間,是一處並不起眼兒,也不華麗的灰色建築,這處普通的建築卻因其主人而帶有神秘森嚴的色彩,它就是中國第一家庭的南京官邸。

民國21年(1932年)9月10日。星期六。

位於校本部西側的小營,軍校教導總隊的門崗衛兵伸手攔下了一個車隊,五輛福特輕卡軍車整齊的停靠在小營正門旁。待到衛值的軍官驗過通行牒件後,忙揮手示意總隊衛兵開門放行。看著一行車隊魚貫駛入小營,當值的軍官小聲的嘟囔道:“操,老子新學員兵蛋子見多了,還沒見過新生入學這麼牛逼的,上個學報個到還整了個車隊,他奶奶的,還是軍政部的車隊,好神氣啊。”

中央軍校的教導總隊是一個集步、炮、騎、工、通為一體的獨立混成團,德械裝備,製式精良,仗恃在天子腳下,儼如禦林軍一般,平時個個鼻孔朝天,自覺高人一等,時間久了,集體養成了習慣性的優越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或集體,往往最見不得的是比自己還牛氣的。不過這一次,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學校裏來了一群自我感覺比他們還好,天生就是鼻孔朝天長的,神氣得氣死人的一幫小牛人。

要說這何應欽的辦事效率還真夠沙棱兒的。與熊步雲籌劃商榷完畢後,略一思索,即刻向蔣委員長做了下一步的工作“彙報”。中國目前這位大當家的有個習慣,但凡重要的崗位,他都要兼職一把手,以示重視,再配置上一兩個感恩戴德的屬下具體承辦工作,這樣國府中重要部門的實際負責人,有事兒就可以向他這個單位的直屬一把手直接彙報了,似乎看起來減少了中間環節,還可讓下屬有機會直達天聽,便於他監管察聽。最多時兼職了上百種大大小小的官職,光重要的官職就多達二三十個,這在從古至今的中國曆代執政者中,尚無人出其右者,絕對是記錄的創立者和保持者。

蔣委員長不僅身兼陸軍學校校長,還在四月份的中央常務會上正式兼職了中國童子軍總會會長一職(何應欽任副會長兼總司令)。何應欽深曉規矩,啥事兒事先跟領導打聲招呼,這是官場上最保險的做事程序,事後出了事不犯忌諱。

當然何應欽的彙報是很講究的,彙報說擬從全國童子軍中招募一小批適齡的品學體勞兼優的學生,選送陸軍學校,通過考試後,定點代培學習三年,畢業後充實到軍政部各個廳署處室任職,用三民主義的新鮮血液帶動起朝氣的工作氛圍,擴建國防事業,通過實踐工作為以後戰時做人才儲備,並通過此事,激勵全國童子軍從軍報國之誌。略略一聽,才百十來人的人事計劃,根本是小癢無疾,委員長龍心甚悅,首肯通過。

獲蔣批準後,何應欽基本就放開了。即刻給軍校教育長張治中將軍做了工作指示安排。要說蔣介石手下的驕兵悍將真不少,但真正讓他省心睡踏實覺的將領屈指可數,何、張二人就是其中的兩個。張治中在國民黨中屬於以政治智慧豐富、避疑閃嫌能力非凡而見長。其實,生逢亂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在所屬的政治利益集團裏保命謀職固位的智慧和謀略。張治中的智謀是專職司教育或羽翼中樞,不染指軍權,不惹人眼嫉,不陷入派係紛爭。就如剛剛結束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何應欽奉蔣令臨時為張治中編製的第五軍,下轄第87師、88師及軍校教導總隊,這些可都是中央軍精銳嫡係啊,多少人眼紅軍長一職,那簡直是一步登天啊。可戰後張治中將軍卻主動上交兵符,自卸軍長一職,要求回軍校繼續當教育長,頗具故將之風。但誰又知道,此舉有多少落寞無奈和亂世中的生存智慧呢?

與張治中的和光同塵殊途同歸的是,何應欽自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時產生怨隙,被複職後的蔣介石褫奪兵權以示警告後,意氣風發的何應欽便洞悉了藏鋒蓄誌的門徑,開始在官場低調做事,手不再染指兵權。這兩位軍中高僚鋒機內斂,和光同塵,免除了蔣介石的疑忌之心,故能一路風順,倚為股肱臂膀。隻是張治中為人處世機變圓通,留有餘地,在各種複雜的政治關係中左右逢源,保持中立傾向;而何應欽則是一根筋,選擇一條路後,自顧走到頭。

其實紛紜複雜的民國史,從人既是史的狹隘角度講,無非是這些眾多的高層人物的性格、品德、智慧在做事上的折射結果而已。

張治中自接到老上級何應欽的工作指示後,立刻著手安排。陸軍學校是三年製,其中第一年是入伍期,也叫預科班,就是補習基礎文化課,課程主要是數學、物理、化學和外語(外語分英、法、德、意、日、俄六種,一直學到畢業),是為後兩年學習軍事課打基礎的。生性認真嚴謹的張治中其實和與他同歲的何應欽一樣,做事讓上上下下甚少能說出閑話來。進軍校沒問題,蔣公和敬公都同意的事,誰敢說不字,但得摸摸底兒,看看這幫孩子們的文化基礎怎麼樣,心裏好有個準備和預案。誰成想,出了一套入伍期新生入學試卷,結果同輝書院的童子軍們全體優秀通過,那樣子輕鬆加愉快。張治中不信邪,叫人又出了一套入伍期畢業試卷,結果竟然又是全體優秀通過。尤其是外語,每人的日、俄口語嘰哩哇啦,那叫一個熟練啊。更叫他吃驚的是,這幫孩子們的基礎軍事知識和科目的掌握程度,已經遠遠不是童子軍這個級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