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是整個京師文氣最為濃鬱的地方,是無數大商學子的求學聖地,除了讀書人,其他人,尤其是武者,基本上不可能進入其中。
而且,大商朝廷對此地也極為看重,明裏暗裏不知安排了多少禁軍高手看護,根本沒有人敢在這裏鬧事。
陳少君以前號稱“臥龍”,整個人渾渾噩噩,這座文廟雖然近在咫尺,就在京師之中,但陳少君基本上敬而遠之,隻有路過,並沒有踏入其中。
真正進入其中,這恐怕還是第一次。
雖然上輩子身為器君,修煉的也是和煉器與武道有關,但這一世畢竟是讀書人,又出生在文道世家,如今開了靈竅,覺悟前世今生,再看眼前古老的文廟,感覺又截然不同。
幾乎是本能的,陳少君心中有種親近感。
遠遠的,還沒有靠近,陳少君就感覺到一股清新的氣息鋪麵而來,沁入心脾。
這就是文氣!
文廟,本是儒家為貧寒學子以及遊學書生準備的一處讀書、休息的場所。
曾經是許多鴻儒,大儒,以及聖賢讀書的地方,有不少人在這裏突破、頓悟,到達更高的層次,不管是改革法製的商生,還是推行仁禮的楊老,都是在這座名揚遠播的文廟之中,學成而出。
如今有很多學子在這裏挑燈夜讀,揣摩經書,這麼多文人彙聚,使得這裏的文氣也極為濃鬱。
隻這麼片刻的時間,陳少君就感覺到自己的文氣萌動,就連自己體內的文氣都隱隱增長了不少。
不止如此,陳少君抬頭望去,這裏文氣聚集,就連文廟周圍的樹木都長得鬱鬱蔥蔥,明顯比周圍其他的樹木要高大許多。
陳少君定了定神,很快邁開腳步,朝裏走去。
就在他踏進文廟範圍的那一刹,一陣陣朗讀聲猶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抬頭望去,到處都是低著頭,匆匆行路的青衣學子,從旁邊經過的時候,甚至還能聽到他們口中吟誦的經書,什麼“聖人曰……”“道及人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大商朝學風隆盛,遊學之風也極為盛行,這文廟中除了京師的學子,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各地到京師來的讀書人。
“來人止步,學廟聖地,外人免入。請問姓甚名誰,可有儒籍?”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傳入耳中,文廟門口,一名青衫儒者領著幾名學子,早就發現了陳少君,遠遠叫道。
“勞煩老師了,學生陳少君,想在文廟之中借宿幾日,同時參悟聖賢古籍。”
陳少君趕緊上前,彎下腰身,將一早準備好的儒籍恭恭敬敬的遞了過去。
儒籍是所有儒道門生的憑證,上至鴻儒,大儒,宗師,下至普通的學子學童,隻有列入儒籍才算是列入儒道門牆。
否則的話,即便資聰穎,學貫五車,也不被儒道承認,即便是想要借讀儒道的經籍,都不可能。
一旦犯下重大過錯,經三省聖廟審核,被開除儒籍,從儒道除名,就會身敗名裂,遭到下人的唾棄。
就算大商朝廷也會將此人錄入黑名單,永不錄用。
這也是儒籍為什麼對儒道中人如此重要。
“陳少君?好耳熟。”
接過了陳少君的儒籍,那名青衣儒者眉頭微動,隱隱想到什麼,不過文廟本來就來去自由,隻要看過儒籍,驗明正身,其他的並不重要。
“東西收好,文廟之中的典籍你可以隨意借覽,不過必須得和你自身的文氣相當,貪多嚼不爛,必須腳踏實地。”
青衣儒者也沒多想,很快就將儒籍還給了陳少君。
“多謝老師。”
陳少君躬身回了一禮,很快和幾人擦身而過,跨過入口。
剛剛走了兩步,沒有絲毫的征兆,陳少君心中一震,就像從一個世界跨入了另一個世界一樣,眼前的一切隨之一變。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剛剛踏入文廟之中,一陣朗朗的讀書聲立即傳入耳中。
陳少君抬眼望去,隻見文廟之中,一陣浩瀚的文氣色澤銀白,如絲如縷,如同銀河一般衝霄而起。
那文氣恢弘浩蕩,氣象萬千,遠遠望去,其中竟然還有許多經卷、文字顯現。
“文氣具現!”
陳少君看到這一幕,也微微動容。
讀書人用心朗誦聖人文章,精神專注,就能夠文章具現。
不過文章具現有極高的要求,除了人數的要求,對於學子悟性和才氣也有很高的要求。
隻看眼前這一幕,這裏的學子才氣至少都在四升以上。
——陳少君甚至連才氣一升都不到。
“學生陳少君,拜見孔聖先師!今日在此求學,還望先師庇佑,護佑學生開啟靈智,頓悟聖賢大道。”
就在文廟前那尊高大的孔聖雕像前,陳少君定下心神,躬身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