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之,吾族須建立蒙古軍政府,編製軍隊,輯撫蒙民。近數月中,又得友邦義軍協助,恢複蒙古長城以北之故土。今由各盟、旗、市、縣長官及軍民代表議決,建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以保有蒙古領土、嚴防共產及協和民族為基本精神,以安定生、聚、教、興、養、衛六事為施政綱領,並堅持和睦友邦,共存共榮,以實現東亞和平之初旨。天人共鑒,此誌不渝!”
日軍代表聞之狂喜,他們原本以為仿滿洲國例,慫恿蒙古獨立建國,還需要多費周章,沒想到這次原本是商討擴大自治權的“自治會議”,德王就大跨步的前進,一開口便發表了一篇類似於獨立宣言的講話了。
痛訴國民政府的殘暴,準備組建政府,創立軍隊,還提出要“堅持和睦友邦,共存共榮,以實現東亞和平之初旨。”日軍剛提出大東亞共榮圈,德王這裏就有了回應,這種響應速度,快得讓日本人都不敢相信。
關東軍參謀長西尾壽造第一個發言,表示支持,並代表關東軍,呈上禮單,用日幣50萬元,步槍5000支,以助蒙古政府解決成立之初的資金和軍隊的武器問題。
德王大喜,德王一係的人馬喜不自禁,各王爺都以老朽,他們昏花的老眼,微微閉著,像是在養神,站在他們椅子後麵的仆從,對著他們的耳根,大聲吼叫,換來的卻是“啊?什麼?”
隻有熱河一派的吳鶴齡、金永昌、烏古廷等,他們不是博學的北大畢業生,就是喝過東洋墨水,或者從東北講武堂畢業的士官生,眼界開闊,他們就是想借著德王搞些事業,並非真想投靠日本,見德王在這個局勢不明朗,卻又如此頭腦發熱,講這樣的話,都在暗自搖頭。心想德王怕是好日子不遠了。
無派別的杜運宇。他原本是山東人,流落到張家口,又輾轉到德王帳下任職,亂世漂零,隻想過自己的日子,和日本、蒙古全無往來。讀書不多,寄人籬下,但作為山東人,胸膛裏還有著一膛熱血,如果不是因為維持會的舊關係,也不會在這裏。見德王有些得意忘形,便站起來道:“卑職以為,成立蒙古軍政府須緩行,建軍之事,可先行,以求於亂世中自保。”
在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來,豈不是逆流而行嗎?一向少言寡語的默勒根巴圖爾,在心中為他捏了一把汗。盯著德王的神色看,如果德王發怒,便準備出言保他一命。
德王自負天才,初聞杜運宇之言,也是不樂,當他準備開口的時候,頭腦裏已經轉過了幾道彎,心想,如今局勢險惡,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又回想起剛才的那些話,也過於露骨了。如今自己手中的實力,能拿得出的隻有依恒額、包悅卿、寶佐臣及雄諾敦都布,各自率領的四支騎兵部隊,每支騎兵人數從幾百到千騎不等,實力還弱得很。真要是惹火了南京,別說蔣光頭親自出馬,就算傅作義的剿共部隊殺來自己都擋不住。
從這個角度出發,杜運宇之逆言,其實是錚言了,又想到他本身沒有什麼實力,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威脅,原本惱怒的神色便換成了一幅彌樂佛似的笑臉,讚道,“妙計!與劉伯溫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如出一轍!堪稱立國之本!今後,待我軍編練成熟,初俱規模之前,今日之會議內容,不得向外透露一字。如有違反,請來先試可汗的刀利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