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回到黑龍江可以好好的休息一會,但實際上,更加的忙了。民生問題要解決,部隊要整編,各種關係要處理。屠倭這個大管家,恨不得可以像孫猴子一樣,可以分身萬用。她忙得連和衛華獨處的時間都沒有了。甚至一度還將衛華給忘到一邊了去。
其他的眾多兄弟也都不閑著。各自分管一部份工作。衛華帶騎一師去掃蕩草原,龍將軍幹起了“保安”工作,屠夫負責整編義勇軍,雷老虎負責從各部隊抽調人馬,籌劃影子“義勇軍”,小瘋負責完善醫療,安置傷病員,虎妞負責接待和分配從八方投奔而來的人馬,跟隨而來的指揮組成員,養傷的養傷,沒受傷的,按照他們的特長也安排了相應的工作。一個人當幾個人用,相對於那些專家組的人隻負責一行來說,反而要忙得多。
這批隨行而來的專家,都是共和國最頂尖的專家,在各自不同的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比如組長錢忠國院士是頂尖的物理學家,副組長李淵立院士是火箭動力學家,組員袁建國是發動機專家,在發動機領域工作超過了二十年,對世界各國的發動機,了如指掌,其中最熟悉的當屬蘇聯的發動機。
其他組員,分加別是石油化工、材料科學、空氣動力學、資源勘探、發動機、醫藥化學、農林、水利、核能物理等等,二十八個人,就是二十八個行業的一流專家,可以各自獨當一麵,全麵推動黑龍江工業向前高速發展。可惜的是,曆史學家黃教授死在戰場了。他的屍首被安葬在黑龍江的烈士陵園。
專家們在來之前,就已經製定了一個本行業發展的指導大綱。所以一進入黑龍江,便接管了一些相應的部門,從前沒有的,就自己創立。先是找屠倭這個大管家要經費、場地,然後購買設備,招募人員,招不到就自己培訓,像是博導帶研究生那樣,邊搞研究邊培訓。
由於有蘇聯追加的五億美元的貸款,義勇軍經費充足,他們所管理的又全都是事關國際民生的要害部門,屠倭當然是有求必應,至於場地人員什麼的,就是批個條子的問題,發展所需的經費、人員、場地、環境,都不缺,所以他們的工作進展很快。
唯一感到,工作難以開展的,隻有核物理學家李光啟院士了。黑龍江一隅之地,沒有鈾礦,沒有重水工廠,沒有核裂變實際室,他有點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感覺。
發展核工業,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係統工程,例如著名的“曼哈頓工程”從1941年至1945年,曆時5年,共動員了50萬人,15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耗資20億美元,用電占全美國電力的1/3。就算是全國解放了,想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黑龍江這個一隅之地呢?
本身的工作難以開展,李光啟院士就將目光投到國際上,再與屠倭一合計,便定下了個“奸計”。自己不能發展,那就設法阻止別的國家去發展。當然憑武力肯定是不行的,但可以將別人的思維引入誤區,這個年代各國核物理還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原子能的認識,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當中,很容易被誘導。
李光啟憑著他從後世帶來的豐富的核物理知識,連續在國際上發表了幾篇有份量的論文,當他論文中的觀點,被英美科學家證實是正確的時候,李光啟便奠定了他在核能物理上的“泰鬥”地位。接著便借著人們對“權威”的迷信,宣揚核能是魔鬼,論述核能是如何如何的不穩定,難以琢磨,無法控製,誰要是想試圖發展核能,就等於是在釋放魔鬼。“它將耗光國家的納稅人的錢財,並毀滅試圖控製它的主人!”接著,李光啟院士高調宣布,中國黑龍江將不再花費一分錢,用於核能物理研究。
這一時期的各國,深處經濟危機當中,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又都將人力財力用於整軍備戰上去了。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來用於看不到前途的核物理研究,而那些專家們,則呼籲政府要多投資,支持發展核物理。這使得各國政府處於兩難之中。
當李光啟的聲明傳遍全世界後,各國政府便找到了反擊這些專家的理由,他們說,“瞧,連核能“泰鬥”都說核能是魔鬼,它帶來的隻有災難,你們還搞什麼?別浪費納稅人的錢了。”全球的核能物理進程,由此被打斷,萬馬齊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