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走向獨立自主的黑龍江》,文中指出,中國黑龍江的軍隊,一天一夜奔馳900公裏,作戰十餘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術,驅逐了俄軍隊,收回了蒙古,顯示出了中國黑龍江軍隊,強大的戰鬥力,狠狠的給俄國人一記耳光。
世界為之震驚!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那個大洋彼岸的古老中國。他們已經如拿破倫皇帝預言的那樣,睡獅猛醒了。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強大獨立,熱愛民主的自由之中國,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細觀這次作戰的特點,人們驚訝的發現,義勇軍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35式突擊步槍、35式速射機槍、35式狙擊槍、F-35驅逐機(當年稱殲擊機為驅逐機)……仿佛是一夜之間,上帝出現在黑龍江,用他萬能的力量,從地下召喚出無數的,有著劃時代裏程碑意義的武器。回首自顧,我們發現,我們已經被人遠遠的拋到時代的後麵去了……
這篇文章,代表著西方各國普遍的心態,他們既稱讚義勇軍的輝煌戰績,又對黑龍江出現的大量新式武器,感到不解和疑惑。甚至有些許的羨慕和害怕。
但不論如何,黑龍江已經成為一個讓人矚目的焦點了,國際社會開始把黑龍江當成一個獨立存在,而且是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而不是像從前那樣,認為義勇軍不過是俄養在他脆弱的遠東地區的一條“看門狗”了。
蒙古的巨變,當真讓斯大林懵了,他沒有想到,義勇軍竟然會出這麼一招。最讓他窩火的是,吃了暗虧,還不能大聲嚷嚷,因為中國人收複蒙古天經地義,是屬於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行為。而這時的國際社會,普遍都是反蘇的,凡是俄吃虧的地方,國際社會就會幸災樂禍,更何況對方,還占著理呢。
斯大林一生氣,後果會很嚴重。他不喜歡將精力用於口舌之爭上,而是一聲不哼的緊羅密鼓的展開了行動。先是扣押了駛向黑龍江的列車,接著又慧眼識珠的,從數百萬大軍中,挑出了名不見經傳的朱可夫,組建新的遠東集團軍,用於入蒙作戰。
由於俄有大量的人在黑龍江工作,其中有不少是專家型的間諜,所以對黑龍江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不過,那些新式武器的威力,還是讓斯大林看走了眼。特別是35式槍族,5.58毫米的超小口徑,被俄軍隊認為,打打老鼠還行,打人肯定不行。
至於T-35坦克,F-35戰鬥機,俄軍官們沒有拿到實物,便是不知威力如何。但坦克單輛成本造價高達20萬銀元,而戰鬥機竟然還要貴,高達30萬,這讓俄的軍官們認為,就算威力強大,也不可能大量的生產,無法適應軍隊對武器的要求——簡單實用,造價低兼,可以大量生產。
但這次騎兵突襲駐蒙蘇軍,讓他們看到了小口徑步槍的威力,但是他們一時間,也鬧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小的口徑,會造成那麼大的創傷呢?打得蘇軍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往往一個照麵,就成片的倒下?當然,以俄強大的科技能力,要想解開這個迷團,並不是一件難事,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無論如何,這個不聽話的義勇軍必須教訓一下了。
少量的部隊肯定是不夠用的,俄軍認為黑龍江的義勇軍總體戰鬥力應該相當於俄二到三個集團軍。光現有的遠東特別集團軍,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於是便組建了新的遠東集團軍第一集團軍。任用在裝甲和機械化作戰方麵有著全新思維的朱可夫。
從莫斯科到遠東,火車跑一趟需要一個星期,而朱可夫即要組建部隊,又要運送大批的坦克,如T-28、T-26、T-130(噴火型)、BT-6、BT-7坦克,還有BA-6、BA-10裝甲車。時間上肯定快不了。但正好試驗朱可夫的遠距離持續補給理論。
不過,無論朱可夫的“遠距離持續補給”理論如何的先進,總是沒有占著就近地利的國民政府軍的速度快,蔣介石的一聲令下,傅作義的部隊就從綏遠調到了蒙古。這個季節又正好是秋季,雨水少,便於行軍,所以國民政府軍率先抵達蒙古,並做好了全麵防禦準備。
而義勇軍的突然轍走,又讓俄軍大跌眼鏡,照俄國人對義勇軍的理解,應該是就是一個地方軍閥。軍閥一向是將搶地盤擺到第一位的。不可能國民政府委派的軍隊一來,就乖乖的讓出地盤。但事實又明擺著,俄軍不得不重新認識黑龍江的義勇軍。
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偉大光榮,不會犯錯誤的“鐵人”同誌,被義勇軍給耍了。義勇軍根本就是國民政府領導下的一支特殊中央軍!當然,俄國情報專家們,並不認為“鐵人”會犯錯誤,如果出了問題,一定是底下的人造成的。而這次被騙,主要還是因為,中國人太過於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