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節 聯合政府(1 / 2)

隨著投降條約的簽署,日本關東軍第四軍和被夾在“牛屁眼”裏的第三軍,應聲放下了武器,吉林全境解放,同時還俘虜了一個“皇帝”,以及一班滿清的遺老遺少。隻有駐沈陽的第二軍,拖拖拉拉的不肯投降,今天說他們擔心戰俘的生存條件無法保障,明天說他們對義勇軍能否守約,表示疑問。

義勇軍這時的情報網已經相當的完備了,很快就發現蔣介石的嫡係部隊陳誠兵團正星夜兼程的趕往東北,聯想到鬼子拖延時間,他們的陰謀還不呼之欲出?於是調動十二個師的兵力,將沈陽團團圍住,命令其在一小時之內投降,逾期將堅決給予消滅,不再接受投降。

最後通諜一到,沈陽城內的鬼子一片慌亂。

板垣征四郎有一種作繭自縛的感覺。

如果不是想將駐地留給蔣介石,挑拔中央軍與義勇軍大戰,第二軍完全可以從海陸兩路,輕鬆的轍回日本,或者從陸地轍到朝鮮。現在搞得這樣,不是要成為階下囚,就將與城同毀。第二軍司令,以及一幹高級軍官,大罵板垣的計策愚蠢透頂。板垣不得不剖服以謝罪。

在一小時期限的最後一分鍾,沈陽上空掛出了歪斜的白旗。

至此,九一八事變的三元凶:土肥原賢二、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已有二隻伏誅。隻有石原莞爾因為與老同學東條英機在戰略問題上意見不和,且鄙視東條英機是靠其父親(日本陸軍中將東條英教)的關係而步步高升的,於是與當年的好朋友“打架王”東條成為仇人,並笑話東條是一個“可愛的傻瓜”。被東條英機一怒之下解除公職,趕回老家種田。由此,石原莞爾逃過一劫。

死的死,自殺的自殺,種田的種田,這才叫“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山東境內,一列軍車,滿載著士兵,轟轟隆隆的震動著膠東平原。戴著“雪帽子”的麥梗垛,在震動中顫抖起來,雪沫瑟瑟而下。一輪紅日掛在西邊的天空,映著白雪,顯得格外的鮮豔。

這列軍車的尾部掛了一節豪華車箱,是為陳誠的專屬。

“軍長,關東軍第二軍已經繳械投降了!沈陽落入義勇軍之手!”

陳誠望著窗外的原野,胸腰筆挺,挺立如鬆,他聽了這個消息,沒有感到任何的意外。自從前天義勇軍忽然“清理”了“門戶”,將最後的東北軍也納入旗下時,他就知道,這一回中央軍又落到義勇軍的後麵去了。

在這次“清理門戶”的行動中,義勇軍再次贏得也全國的一片稱讚,社會各界高度稱讚義勇軍,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不惜大義滅親。而現在,最次的一次,提升聲望的機會——接受沈陽的關東軍投降,也被義勇軍搶去了。

無論是熱戰,而是在新聞輿論上的政治戰爭,義勇軍都取得了全麵勝利,在全國的聲望如日中天。已然超過了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呢?濫發紙幣,掠奪民脂民膏,百業蕭條,全國一片混亂,已是怨聲載道。陳誠不太關心經濟,但他看到麵黃肌瘦的百姓,又看著自己的士兵,到冬天了還穿著夏天的軍服,再對比黑龍江。最後誰會勝出呢?還不是一目了然嗎?

“和這樣的一支虎狼之師搶地盤?自不量力啊!”陳誠搖著頭,對身邊的人道,“將電報轉發給南京,請示委員長!”

這一次,委員長沒有立即回電,而是思索了很久,直到三天後,才密令當時已到了北平的陳誠,讓他將部隊帶到長城一線,去“剿馮匪”。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是因為要抗日而組合在一起的。現在日本關東軍已戰敗投降,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馮玉祥接受了蔣介石的停戰條件,宣布解散同盟軍,他本人跑到風景秀美的江西廬山讀書去了。

馮玉祥的部隊,發生了裂變,大多數加入了義勇軍,少部份投了中央軍。但這少部份進來一看,既得不到南京的信任,又利可圖,後悔起來。紛紛辭官,偷偷的跑去當了義勇軍。義勇軍對同盟軍的士兵,進行整編,合格的留下,其他的打發路費回家,或者進工廠當了工人。而那些舊式軍官,則全部進軍校回爐再造。不願去軍校的,給一筆遣散費。

這些政策,在同盟軍各部投過來之前,義勇軍就已經說得很清楚。投過來之後,義勇軍給了比口頭答應的更好的條件。如路費增加了一半,遣散費增加了一倍。讓他們意外的發了一筆小財。比較好的解決了軍心問題。

整編後,這些部隊,再加上東北軍的萬把人,共編為四個摩步師,一個騎兵師。這樣義勇軍陸軍野戰部隊,計有15個摩步師,4個騎兵師,4個炮兵師,2個裝甲師,共24個師,30萬人。另有空軍2個殲擊師12972人。加上義勇軍總部、總參謀部、總後勤部、信息戰大隊、情報部門共計36萬人。較當年之東北軍,更加的雄壯和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