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節 太平洋戰爭(2)(1 / 3)

倭國要達到襲擊的突然性,首先要麻痹敵人。

3月26日,正當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時候,倭國首相東條英機征得大本營的同意,給杜魯門總統寫了親筆信,宣稱:“在全世界戰亂當中,倭國和美國是維護太平洋地區以及全球和平的堅定力量。如兩國關係照目前情況繼續惡化下去,不僅其本身是一個悲劇,而且還意味著世界文明的崩潰。”

東條英機表示,倭國“渴望維持太平洋的和平”,為消除“相互猜疑和誤會”,排除“第三國(指中國)的暗算和操縱”,希望親自會見美國總統,以便“坦率地闡明雙方的見解”。

東條英機這隻狂熱的好戰分子,假意放下了軍國戰刀,手捧和平鴿,穿上了白袍,將自己打扮成了和平天使,目的就是為了給日本海軍準備戰爭以時間,並麻痹美國人。

杜魯門總統會晤了東條英機,會議上,東條英機收斂鋒芒,稱倭國害怕中國人的原子彈,中國的戰略轟炸機隨時都可以將東京夷為平地。所以,不得不聽從中國人的安排,驅逐美國在東亞的商人。

這招厲害啊,既搏得了美國的同情,又將矛頭引向了中國。

東條極盡其表演能力,大裝可憐。宣稱:倭國處在大國的夾縫中,隻想謀求生存,此外別無他想。

東條英機的表演,成功的騙到了杜魯門。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認為,倭國雖然可惡,但美國的實力明擺著,借倭國一萬個膽子,也不可能攻擊美國。一切,都是中國人在背後作梗。

但是,如同倭國一樣,借美國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向擁有核武器,隨時可以轟炸美國西海岸的中國宣戰,所以,隻能暫時隱忍,等到“曼哈頓工程”計劃成功,美國造出了原子彈,支撐起了核保護傘,再與中國爭奪東亞的利益不遲。

負責“曼哈頓工程”的奧本海默博士,也應邀參加了國策資詢,他向總統表示,再給他一年時間,核子彈就會能研製出來。

一年時間,365天,並不是太久,中國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完全控製亞洲,因此美國等得起。

至於,珍珠港美國人從沒想到過倭國會偷襲它。因為珍珠港距倭國最近距離都有7000海裏。太平洋上船艦往來如梭,倭國海軍的龐大艦隊如果出動,不可能不被發現。且不說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單說珍珠港附近的七個機場,就足以粉碎任何海上力量覬覷的圖謀。

此時德國因為購買到了大批中國戰鬥機,使得美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壓力倍增,所以美國還不得不從太平艦隊抽出戰艦和航母,保障大西洋航線安全和物資人員的輸送。

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上下兩院以及民眾的意願不得不考慮,盡管美國已經作出了隱忍決策,但表麵上的文章還需要做足,以搪塞輿論。因此,美國出台了赫爾四原則,要求日本答應。

1、尊重各國領土和主權完整;

2、維護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

3、維持包括商業在內的機會均等原則;

4、不擾亂太平洋現狀,除非現狀可用和平方法改變之。

這四條赫爾原則倭國如果答應,那麼他將失去對東南亞各國的控製!直接要了日本的命,美國這一手不可謂不毒。

東條英機假裝誠意十足的進行和談,將談判拖到了五月中旬,那時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出發了,然後斷然拒絕“赫爾四原則”。

返回倭國!

杜魯門被東條英機耍得團團轉,還沒有回過神來,倭國海軍魚雷轟炸機的炸彈就落到了珍珠港。

為了這次曠世奇襲,倭國作了哪些準備?

就在東條英麵訪美時,倭國陸軍在加緊“南方登陸作戰”訓練。這是為了登陸珍珠港作的準備,卻謊稱是向南進攻,以保機密。

海軍全麵完成了戰時編製,艦上人員和新兵都已登艦待命。

倭國聯合艦隊挑選了四麵環山、港口狹隘、地形與珍珠港相似的鹿兒島灣進行模擬攻擊訓練。

從倭國奔襲珍珠港,有7000多海裏,中間大型主力艦要加一次油,中型艦要加二到三次油。因此,又有一個技術難題擺在倭國海軍麵前,海上加油!這個難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倭國海軍通過技術革新和海上加油訓練,保障了長途奔襲的補給問題。

就在緊鑼密鼓的準備期間,倭國軍政首腦仍有不同的意見。

東條英機堅決主戰,越早發動襲擊越好;海相及川態度搖擺;外相東鄉茂德主張再拖一下。

之所以出現這三種不同的聲音,那是因為此戰風險太大,而成功與否的關鍵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在中國人手裏。

對此,積極備戰的皇太子德仁向裕仁建議,召集各派軍政首腦,開個禦前會議,用以統一和協調各種不同的意見。

會上,外相東鄉茂德認為,中國好比是頭大象,美國如同高懸在空中的鷹,倭國夾在二大國之間,如同猴子。未來的世界,是中美兩國爭霸的世界,猴子夾在中間,為中國大象攻擊美國,如同火中取栗。且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倭國所得的好處也有限。得不償失。

但是,倭國如果不進攻,那麼就很有可能與中國關係交惡,中斷貿易往來,甚至東南亞的利益也會被中國奪取。因此,倭國最佳的生存哲學是拖延時間,二不幫,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