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騰挪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2 / 3)

“有這種可能,但也可能後麵有陰謀,我們必須小心。”梅亮說。

“那我們怎麼辦?”簫劍又問。

“過,但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突變。”梅亮說。哲別點點頭讚同梅亮的觀點。

“那哲別,該怎麼布置部隊前進,這梅亮是不可能知道的。你說說怎麼布置吧。”簫劍看著哲別。

哲別指著地圖說:“我們前進方向的右側,是土庫曼斯坦的軍隊,如果我們不越界他們是不會攻擊我們的。但是我們的左側,就算前麵的部隊撤了,他們還有十萬國防軍和我們平行前進。我們所要擔心的就是這支部隊。這樣我們采取向左側滾動的方式前進。每個萬人隊占據五十公裏的長度,您看怎麼樣?”哲別看著簫劍。

“可以,但還需注意防空。不過到了這個達姆甘,隊伍長度還要拉長,一百公裏。”簫劍說。

“是,我會關照下去。”哲別說。然後起身去布置部隊。

梅亮等哲別走後,有點搞不明白,就問簫劍:“簫叔叔,什麼叫左側滾動前進啊?”

“哦,這是我們蒙古軍的一種行軍方式。我們一般都在山區穀地行軍,這樣能有效的規避來自空中的襲擊。現在,左側的敵人意圖不明而右側的意圖可測。這樣我們的隊伍分成三隊,等明天前麵的敵人撤離,我們第一個萬人隊前進,然後上左側的山脈,排成五十公裏的防禦線。第二隊繼續沿穀地前進,到了前麵五十公裏處他們也上山形成又一個五十公裏的左側防線。第三隊依次前進。等到第三隊也布好防線,第一隊再走。這樣,我們的兩個萬人隊一直在警戒著左側的軍隊,防止他們突然進攻。你看,自達姆甘後,我們的右側是裏海,那樣,一旦敵人進攻,我們就會被包圍在這塊地區,沒法騰挪了。所以,我要求過了達姆甘,我們的隊伍就拉長距離。這樣,第一隊過了德黑蘭,達姆甘的部隊還在。我們不會被逼死在裏海地區。到了德黑蘭的西麵,就是伊朗人變卦,我們也能得到禮薩部隊的接應。”簫劍向梅亮詳細解釋。

“嗯,這很管用。這樣一來,我們不會被包圍在一小塊地方。不過,萬一被伊朗人衝擊成幾段,那我們首尾不能相顧,不就麻煩了。”

“以一個萬人隊一百公裏的密度來講,伊朗人是沒有能力衝斷的。我們狙擊組的密度是每公裏有二十個,白天伊朗人沒有勝算。夜晚我們居高臨下,摸黑爬上山,他們也會吃虧。在山區,我們的部隊無人能敵。”簫劍自信的說。

第二天,哲別和簫劍來到前線,用望遠鏡觀察,前方確實已經沒有一人。哲別下令一個百夫隊前去探查,確實沒人。伊朗軍隊突然消聲躡跡。前去偵察兩側的小分隊也來報告,兩側敵情如故。

哲別下令部隊出發,第一個萬人隊開始行動。他們按照昨天晚上哲別下達的指令,一隊隊前往左側的山脈,上山埋伏。密切關注南方的動態。另外兩個萬人隊依次開始動作。這樣的行軍速度很慢,但非常穩妥。

兩天後他們來到達姆甘。

簫劍站在三百米高的山崗上看著南方的丘陵。山崗的東麵有一條公路,它曲曲折折的穿過五六十公裏寬的伊朗北部山區,一直到北方的裏海海濱。那裏有一塊一萬平方公裏的濱海平原,有著許多工業城市。

從地理位置可見,自己現在所在地戰略意義十分重要。假如這裏被伊朗人占去,那麼,很可能形成三麵合圍。自己的部隊將無法騰挪。隻能死守硬拚了。但如果哲別的先鋒過了德黑蘭,自己這支押尾的萬人隊就可以快速尾隨前兩個萬人隊而去,在前方禮薩部隊的接應下,就可以順利完成這次騰挪。此時,簫劍所在的這支萬人隊在簫劍的兩側各五十公裏的山崗上,形成一條戰線,嚴密注視著南方。

與此同時,在簫劍所在地的南方三十公裏處城市達姆甘,伊朗軍隊的統帥哈馬丹正陷入舉棋不定的狀態之中。

開始,霍梅恩的部隊撤離山區後,一切如同他所料的那樣,蒙古軍開始西行。從飛機偵察到的情報來看,蒙古軍行動的很慢,一天隻向西行了一百五十公裏。哈馬丹以為,那是因為蒙古軍可能輜重較多,行走較慢,還有就是崎嶇山道的限製。他還能夠理解蒙古軍的行動緩慢原因。

可是蒙古軍一到達姆甘,蒙古軍前鋒明顯加快了速度,但後隊還是緩慢的移動。隊伍拉長一倍。前鋒已經快要抵達德黑蘭附近伊朗軍設有重兵埋伏的77號公路時,後隊卻還在達姆甘一帶,首尾竟達三百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