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騰挪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3 / 3)

這就是簫劍采取的彈性狙擊陣戰術。始終與對手不離不棄,反複糾纏直到對手服輸退出。現在,已經有三個千人隊在霍梅恩的部隊兩側山崗間活動。

霍梅恩再次組織的前鋒前進,在那道橫向的狹長山穀中,又一次遭到蒙古軍兩個個千人隊的埋伏,丟下一千多具屍體後,霍梅恩不得不下令撤退。因為那個地方過於狹窄,坦克和炮火都毫無作用。

霍梅恩撓著頭,不知自己該怎樣向哈馬丹報告。整整一天半,他們還沒打到山區中心,離裏海海濱還有二十公裏的距離。霍梅恩知道前方公路的兩側,都埋伏著蒙古軍隊。要通過這二十公裏,恐怕自己將丟下一萬人的代價。而且,自己就算到達裏海海濱,也難以承受來自兩側的打擊,根本無法站穩腳跟。自己的坦克、火炮麵對如此打法,半點力都使不上。敵人無影無蹤,始終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但又確確實實存在。

在西方,德黑蘭一帶的山區,伊朗軍早早設置好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三個師的革命衛隊成員守候在他們選擇好的陣地上嚴陣以待。

哲別的先鋒遇到這條封鎖先後,知道情況必然已經發生逆轉。他們立即通過手機向身後的指揮部報告。同時停止前進。隻是派出小股部隊試探性進行一些攻擊。試圖找出敵人的薄弱環節。

等到哲別來到前沿觀察後得出結論:伊朗人是要在此截斷蒙古軍的西行之路,他立即和簫劍取得聯係。不久,他得到簫劍的指示,開始調整部隊。準備迎擊敵人的進攻。

蒙古軍擅長的是遊擊防守和長途奔襲。麵對陣地攻防並不是蒙古軍的強項。平原地區,蒙古軍用遠距離狙殺術和短促突擊可以撕破敵人的防線,但麵對身居高山上的敵人陣地防禦,由於沒有重武器壓製,蒙古軍難以短時內取得突破。哲別深知蒙古軍的特點,所以沒有下令進攻。隻是讓自己的狙擊手趁著夜幕潛伏到敵人前沿,然後在夜幕再次降臨前射殺敵人前沿的目標,又在夜幕的掩護下撤回。一批又一批的狙擊手輪換狙殺,慢慢的折磨伊朗駐守部隊。

西線的伊朗軍也曾試圖出擊,結果大敗而歸。隱藏在山坑、凹洞中的蒙古軍狙擊手對暴露於外的伊朗兵的殺傷力幾乎大得不可想象。每次出擊都丟下幾百具屍體,還不能前去收屍。這讓伊朗軍隊不敢再次發動進攻。

北方山區的南麓,聚集著三十萬伊朗國防軍。他們都老老實實的呆在平原地區防止蒙古軍從山中奔騰而出。而蒙古軍的第二萬人隊和他們對峙。雙方倒也平安。

回到德黑蘭的伊軍統帥哈馬丹現在頭痛了。北方山區打得黏糊不清。伊朗的革命衛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戰鬥力。德黑蘭一線,蒙古軍西行之路是切斷了,但東線根據霍梅恩的報告是切而不斷。

哈馬丹開始擔心蒙古軍的其他動作。

果然,東方的阿富汗邊境傳來了消息,蒙古軍突破邊境,然後像雲霧一樣消失在伊朗東部的大沙漠中。空軍飛機也偵察不出這支隊伍。現在,這支隊伍的動向成了伊軍統帥部的心病。他們會向哪裏進攻,像謎語一樣困惑著內賈德。

西方,禮薩的保皇軍也開始出動,向伊朗西北角的一塊突出部進攻。那裏有伊朗的一個裏海大油田。

更為可怕的是,那支把土耳其攪得天翻地覆的蒙古騎兵突然時隱時現出現在伊朗西部地區,他們曉宿夜行,似乎有襲擊德黑蘭之意。

盡管哈馬丹當初推辭了做伊朗軍的總軍事統帥,這些事應該由內賈德去操心,但作為一方統帥,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東西兩邊的蒙古軍動態,他無論如何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蓋拉什來到哈馬丹的指揮部,一臉嚴肅。哈馬丹趕緊向他行了一個軍禮然後向他彙報軍情。蓋拉什的臉色越來越嚴肅。等到哈馬丹說完,蓋拉什說:

“為什麼擺在山區南部的三十萬國防軍不馬上發動進攻,一舉把蒙古軍消滅在山區?”

哈馬丹心中一驚:“我在等待霍梅恩將軍的部隊收口。現在他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蒙古軍的戰線拉得很長,他們的後隊還在達姆甘一帶。他們的後路還是沒有被切斷。”

“哈馬丹將軍,現在形勢變化,我們已經不可能全殲蒙古軍了。霍梅恩的行動表明,他們沒有能力切斷蒙古軍的退路。也許,你正麵的三十萬大軍發動進攻,是我們的唯一取勝的可能。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場能夠激勵人民的勝利。現在,東西兩麵的形勢都不好,我們伊朗有四分五裂的危險。”蓋拉什嚴肅的說。

哈馬丹低下了頭沉默不語。現在,他已經意識到在他們麵前的蒙古軍無比強悍。當初的合圍計劃看來對蒙古軍估計不足。假如用士氣低落的三十萬國防軍去進攻山上的蒙古軍,恐怕會一敗塗地。那時,不要說振作伊朗人民,恐怕會給伊朗軍隊帶來滅頂之災。哈馬丹很清楚,除了自己的十萬嫡係軍隊,其餘二十萬國防軍的長官現在都在禮薩那邊。這支隊伍,不打戰可能靠在軍內的督查組清洗、壓製還能維持,一旦開戰,發生臨陣倒戈的可能都有。這樣的軍隊,他們怎麼可能放心讓他們去擔任主攻。

在蓋拉什的逼迫下,哈馬丹不得不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難道伊朗現在真的處於窮途末路了?”兩人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