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七章:老兵不朽(四)上(2 / 2)

但是在雨林之中連續的重拳揮空卻多少讓奧古斯汀少將對那位遙遠的東方偉人的戰略產生了好奇,他讓自己的參謀人員從網絡上下載了德語版的《毛澤東軍事文選》並打印出來,此刻強忍著睡意,奧古斯汀少將隨意的翻看那近半個世紀之前寫就的文字。

《毛澤東軍事文選》是從《毛澤東選集》第1、 2、 3、4卷中選出1928~1949年間毛澤東撰寫的軍事著作29篇,按時間順序編排,文末附有注釋,共編為一卷,約21萬字。文選收入的軍事著述,特別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論聯合政府》、《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等篇,比較集中地闡明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關於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的基本思想,也反映了他的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毛澤東提出,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是進行革命的武裝鬥爭的首要問題。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他係統地提出了把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建設成為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執行無產階級政治任務、同人民群眾保持緊密聯係、具有嚴格紀律和優良軍政素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的理論、方針和政策。毛澤東從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出發,精辟地闡發了在戰爭問題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他指出,在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戰爭。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要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經過戰爭去消滅戰爭。中國革命戰爭要依托反動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他係統地提出了以人民軍隊為骨幹,以武裝鬥爭為中心,進行最廣泛的人民戰爭的理論和原則。毛澤東強調采用客觀的全麵的發展的觀點研究和指導戰爭。對戰爭的正確指揮,有賴於熟識敵我雙方各方麵情況,找出其行動規律,並且應用這些規律於自己的行動。從遊擊戰的十六字訣到十大軍事原則,毛澤東製定了一整套立足於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而奧古斯汀少將著重閱讀的是毛澤東首次發表於1938年5月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40期《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全文共分為九章。在第一章裏,作者圍繞“為什麼提起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首先分析了抗日遊擊戰爭的特點;大而弱的中國被小而強的日本所攻擊,但中國處於進步時代,有了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日軍兵力不足,在占領區留下很多空虛的地方,使抗日遊擊戰爭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作戰,而是在外線作戰。在此情況下,抗日遊擊戰爭就必然是大規模的、長期的和殘酷的。這就要求把抗日遊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上加以考察。作者在第二章論述了戰爭的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之後,在第三章裏提出了抗日遊擊戰爭的六個具體戰略問題,並在第四章至第九章逐一作出回答。這些問題是: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和正規戰爭相配合;建立根據地;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向運動戰發展;正確的指揮關係。

“內線和外線作戰相結合的戰術?” 奧古斯汀少將突然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站起身來走到自己寢室牆壁上所懸掛著的軍事地圖麵前。再三確認了自己對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防禦的部署沒有任何可以被對手所抓住的漏洞。而就在此時他宿舍裏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將軍閣下,10分鍾之前加勒比海地區的法屬瓜德魯普、馬提尼克島突然遭到了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的襲擊……。”

“什麼!我馬上趕回來指揮中心……。” 奧古斯汀少將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放在自己枕邊的那本《毛澤東軍事文選》,不禁默默的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