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七章:老兵不朽(四)上(1 / 2)

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七章:老兵不朽(四)上

午夜時分的位於哥倫比亞南部雨林邊緣地帶的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之上,在很短時間之內便樹立起來的照明係統的照射之下,一架架噴繪著“鐵十字”標誌的CH—53G型運輸直升機在徐徐的起飛離開著地麵。而在機場的跑道的另一側,5架剛剛卸載完補給物資的歐洲A—400M型軍用運輸機的機身在刺眼的燈光下散發著金屬的光澤。無所事事的機組成員正搭乘著執行巡邏任務的德國陸軍“鼬鼠”2型傘兵戰車前往機場附近的“維京人俱樂部”裏去打發漫長的黑夜,他們至少要在這裏待上24個小時,明天白天有的是時間休息。

不過與這些來自歐洲各國的空軍飛行員相比,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最高指揮官—奧古斯汀少將的夜生活可要乏味的多了。雖然“維京人俱樂部”的老板一再盛情表示可以將俱樂部內的幾個妖豔的女孩,偷偷的送到奧古斯汀少將的房間裏去。但是這一富有誘惑的提議卻被奧古斯汀少將回絕了。當然這並意味著奧古斯汀少將是一個禁欲主義者、更不表示他是歐洲軍隊之中盛產的“同誌”。相反將大批來自東歐的女孩送到戰區以解決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士兵的生理需要正是出自於他的提議。

而在奧地利本土,奧古斯汀少將早已是奧地利聯邦軍陸軍之中有名的“花花公子”,而今夜他之所以選擇獨守空床的原因,並非是不感到寂寞,而是隱隱約約之間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使的他更願意在這個晚上保持清醒和良好的睡眠。和很多曆史上一樣優秀的職業軍人一樣,奧古斯汀少將喜歡在進入夢想之前閱讀一下軍事著作也放鬆自己緊張的神經。而今天他選擇的是德語版的《毛澤東軍事文選》。作為一本1961年由中國總參謀部出版的刊物。雖然從1963年起,中國外文出版社相繼出版了英、俄、德、法、日、朝等13種外文譯本。但是在世界軍事理念日新月異的今天,這本曾經風靡第三世界國家的軍事經典,在歐洲各國的軍事圖書館中已經難以尋覓了。

作為奧地利陸軍最高學府—泰莎軍事學院的畢業生,奧古斯汀少將一直保持著古老歐洲的騎士精神。對於從中國開始席卷第三世界的現代遊擊戰理念多少可以說是嗤之以鼻的。這一點與泰莎軍事學院的曆史和奧地利人所奉行的國防政策不無聯係。

泰莎軍事學院的創始人是李奧波特.約瑟夫.道恩伯爵,這位出生於奧地利貴族騎士家庭的將領從七年戰爭期間,他與普魯士菲特烈大帝的幾次對壘來看,他的作戰態度以及用兵習慣,趨於謹慎,策劃詳盡,十分善於防禦戰。對於在戰場之上敗退和被擊潰的部隊,能以高效率進行重組,並且即刻發動反擊,也是他的長處。七年戰爭爆發前的那段時間,奧地利陸軍普遍存在著許多缺陷。除了當時的現任軍官,在領導及指揮能力上的素養,極其差勁之外,部隊訓練不足,且基層軍官的嚴重缺乏更是其致命弱點之一。

洞察了奧地利軍隊的這一弱點之後,李奧波特.約瑟夫.道恩伯爵於1751年向當時的奧地利統治者—泰莎女皇進諫,由於深受女皇的賞識,故自然而然的,道恩伯爵順利獲得了皇室的撥款資助,開始進行他的長期規劃。而這所四年製的軍事院校也基本上繼承了他的創始人所提倡的軍事理念,並在日後隨著源源不斷走向奧地利軍隊指揮官位置的畢業生而在整個奧地利軍隊之中發揚光大。這多少也導致了自七年戰爭之後,奧地利軍隊的戰略戰術往往過於謹慎,進攻無力而擅長防禦。

而二戰之後奧地利的軍事思想更是立足於全麵的本土防禦。設想一旦遭到入侵,主要在本土內進行全麵縱深防禦。雖然隨著蘇聯的解體,奧地利麵臨著新的安全形勢,但其防務思想也不過從區域防禦轉向主要在邊境地區實施機動防禦,並將分散的兵力部署調整為相對集中部署,後勤補給的配置也作了相應調整,重點是加強邊境控製,保障邊境安全。陸軍作戰部隊主要部署在重點城市和東部邊境地區。因此雖然現役陸軍兵力隻有3.46萬人,但是卻可以在72小時可動員7.2萬名預備役士兵,已經參加訓練的非義務性預備役平民99萬人。

因此在象奧古斯汀少將這樣的奧地利軍人很難理解擁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國人竟然會放棄邊境地區的防禦,而奉行所謂“誘敵深入”的遊擊戰政策,放任敵人湧入自己的本土腹地。因此長期以來奧古斯汀少將都認為所謂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根本就是弱者的戰術,其本質無非是放棄與敵人的正麵抗衡,用低效率的遊擊戰來拖垮對手或等待國際形勢的逆轉。因此奧古斯汀少將在來到哥倫比亞之前並沒有刻意的去係統了解“毛澤東軍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