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七章:老兵不朽(三)下
夜幕之下的亞馬遜叢林永遠是所有掠食者的天堂,在隆隆的炮聲之中,一架架采用黑綠相間塗裝的德國陸軍“虎”式武裝直升機低空掠過戰場撲向他們所預定的目標,在他們的機身之下,曾經被“切.格瓦拉”旅認為可以吞噬一切入侵者的雨林正在成為防禦者的墓場,德國人的戰術很簡單不斷由精銳的狙擊手滲透入對方的戰線,而這些狙擊手的任務除了通過遊獵的方式來不斷壓縮遊擊隊的生存空間之外,更重要的是借助他們的存在用最新的代價試探出“切.格瓦拉”旅的防禦中堅。
雖然“切.格瓦拉”旅方麵以同樣的戰術予以對應,但是顯然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本錢打這樣的一場叢林遊擊戰,一旦遭到了對方的狙擊,德國陸軍便立即會以最為猛烈炮火將作戰區域化為一片火海,德國人有的是大口徑的壓製火炮和已經為了戰爭而在軍火倉庫之間積壓了多年的155毫米榴彈。整個夜空都為著不時閃亮的炮火所映紅。
而炮擊的間歇,大群的“虎”式武裝直升機便四處出擊,借助著狙擊手們的引導在低空大肆屠戮,用它們短翼之下的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將一個個確定的或疑似是“切.格瓦拉”旅的防禦工事炸翻。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對抗,德國陸軍航空兵的HN—90型電子偵察直升機早已鎖定了“切.格瓦拉”旅所大量裝備的俄製野戰防空雷達係統的工作頻率,一旦這些雷達開機便立即會遭到來自“低空殺手”—“虎”式武裝直升機以及地麵遠程炮火的雙重殺傷。
一旦失去了對空防禦的探測機能,隻有擁有著少量野戰機動防空係統的“切.格瓦拉”旅更失去了和對方正式抗衡的能力。而夜晚的黑暗以及叢林的遮蔽更令對雷達依賴較小的小口徑對空火炮也失去了應有的犀利。除了在敵方的武裝直升機群逼近到自己的目視距離之內進行最後的抵抗之外,很多部署在“切.格瓦拉”旅“哥倫比亞方麵軍”指揮中樞周邊地區的野戰防空工事幾乎第一線便成為了對方輕鬆摧毀的地麵靶標。
“原本以為‘切.格瓦拉’旅還會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表現,原來也是一群烏合之眾。”從前線傳來的消息似乎已經在向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最高指揮官—奧古斯汀少將提前宣布著勝利的消息,根據奧古斯汀少將原先的預期,“切.格瓦拉”旅雖然最終也會被自己強大的地空聯合火力壓縮到主陣地附近,最終被一舉全殲。但是沒有想到對手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除了在登陸場附近進行了小規模的阻擊之後,“切.格瓦拉”旅便幾乎全部退縮到主核心陣地附近。這種坐以待斃似的戰術,多少令精心製定這一係列戰術的奧古斯汀少將有些失落和不爽。
“今夜保持持續的火力壓製,炮兵集群和武裝直升機分隊輪番攻擊,為明天淩晨的總攻擊作準備吧!”打了哈欠,抵達南美洲之後便一直無法適應當地氣候的奧古斯汀少將已經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了。此刻他隨意的打了幾個哈欠,便轉身將指揮室交給了麾下的參謀們,走向軍官營區去彌補自己的睡眠去了。他相信在今夜自己可以作了一個好夢了。但是如果他知道今夜的這場睡眠注定會被無數次的打斷的話,或許他會更願意在指揮中心裏熬到天亮。
而與炮火連天的哥倫比亞南部叢林相比,在歐盟遠征軍在南美洲地區的另一條戰線之上,位於加勒比海東部的法國海外領地—瓜德羅普島今夜卻依舊是一幅安靜平和的景象。“想不到竟然會被派到這樣的世界盡頭來。”站在入夜之後被大功率的照明係統照亮的宛如白晝一般的皮特爾角港區,出生於風景如畫的泰晤士河口的法國海軍陸戰隊中尉—加繆,今年已經36歲了。在少年時代,他和很多同齡一樣向往著走出自己的家園,去廣袤的未知世界去探險。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動機之下,他選擇加入了法國海軍陸戰隊。
關於哪一個國家最早出現海軍陸戰隊,至今全世界各大軍事強國仍在爭論不休。但是一向以海軍陸戰隊鼻祖自居的英國人也不得不承認,1664年英國國王卡爾二世組建英國第一支海軍陸戰隊時,是借鑒了法蘭西海軍連的經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國海軍陸戰隊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專業海上作戰步兵。1622年,法國紅衣大主教黎塞留下令組建了法蘭西海軍連。當然這支部隊的任務更多是保衛港口設置和準備在海上接舷戰中壓製對手。1665年改編為海軍團。到1761年,法國已擁有至少5個海軍陸戰團,其任務是保衛海港,以及選派到艦艇上參戰,有時也參加陸上戰鬥。1745年5月,在爭奪奧地利遺產的奉特努瓦戰役中,法國海軍陸戰隊起到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