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海軍的歐洲本土海軍基地將分別設在英國的貝爾法斯特,丹麥的哥本哈根,德國的漢堡,波蘭的格但斯克,法國的波爾多、尼斯,葡萄牙的波爾圖,西班牙的馬拉加,意大利的卡塔尼亞,希臘的克裏特島,馬耳他的瓦萊塔以及黑海之畔的保加利亞的瓦爾納、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港等。遍及歐洲大陸周邊的重要海域:北海、波羅的海、英吉利海峽、比斯開灣、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亞得裏亞海、愛琴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及黑海。這些海域能暢通出入北大西洋、南大洋、蘇伊士運河、黑海、裏海、印度洋等全球海洋熱點海區的海軍基地,將能夠保證歐盟海軍的各支遠征分艦隊能夠在“有事”之時迅速前出各大洋,在遼闊的大洋上高速機動,逼向發展中國家的戰亂海域,控製其近海,從海上威懾這些國家的“黃金海岸”,扼殺其經濟活力,圍堵其近海艦隊,使動蕩的局勢迅速向有利於歐盟利益的方麵好轉。
那麼竟然造成瓜德魯普島事實獨立的可能性如此微乎其微,那麼“切.格瓦拉”旅仍決定鋌而走險的原因何在呢?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對方迫切希望將歐盟的注意力從哥倫比亞南部的雨林轉移到加勒比海方麵。而這一目的本身已經證明自己之間所作的種種部署已經成功的將“切.格瓦拉”旅在哥倫比亞的根據地逼到了牆角。對方在無力轉圜的情況之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另辟戰場。
當然失去了瓜德魯普島的補給中樞,對於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來說依然是致命的。雖然在加勒比海地區歐盟國家仍擁有為數眾多的海外領地。但是重建一個補給中心仍然是需要時間。在接下來的一周之內,歐盟遠征軍可能都要麵對補給量銳減所造成的一係列問題。也就是說從今夜開始計算的一周時間之內,歐盟遠征軍都將無力進攻。那麼所有的謎題便都解開了。“切.格瓦拉”旅突襲瓜德魯普島的真正目的便是為其在哥倫比亞的根據地爭取那至關重要的一周時間。
一周的時間對於一場戰爭來看可以顛覆勝利的天平。奧古斯汀少將不會忘記在那場社會主義中國初試啼聲的朝鮮戰爭之中,入朝初期由於誌願軍對後勤工作認識不足,準備不夠,加之缺乏在敵空襲情況下組織運輸供應的經驗,以致物資供應不能適應戰爭需要,出現了前線要適應後方的反常情況。戰士們每次作戰前用一個圓長布袋裝滿各種補給品,然後身背著它向敵發起攻擊。由於人體負重有限,部隊所帶糧食、彈藥一般大體能維持1星期左右,誌願軍每次攻勢隻能持續7至10天,敵人曾稱之為"禮拜攻勢"。
同樣補給不暢中國軍隊曾用一次又一次的“禮拜攻勢”將武裝到牙齒的所謂“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了三八線,甚至三七線以南。奧古斯汀少將自問養尊處優的歐盟軍隊不可能象吃苦耐勞的中國人那樣在下周內維持足夠的攻勢。。而戰爭從來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歐盟軍隊在下一周內無力繼續進攻。那麼等待他們必然是“切.格瓦拉”旅方麵的反擊。奧古斯汀少將很清楚,自己之前所作的一切無非是利用對方在武器技術上劣勢束縛住了“切.格瓦拉”旅在雨林之中手腳而已。宛如把一條堪稱“亞馬遜殺手”的巨蟒困在洞穴之中而已。一旦自己的攻勢暫停,那麼他的對手將得以從容的調整部署,獲得增援。
而到那時自己即便想要轉入防禦都將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考慮到法國在歐盟的重要性。向歐盟聯合參謀總部將優先考慮增援或者奪回瓜德魯普島的計劃。而哥倫比亞南部叢林的戰場將會轉為一個次要的方向,一個可有可無的雞肋。到那時既沒有補給、又缺乏增援。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連想要固守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任務都將無法完成。最終歐盟方麵可能作出的選擇就是從哥倫比亞撤軍。
身為一名軍人,奧古斯汀少將決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的生命之中發生。因此最終他所作出的決定便是將決定勝負的關鍵的今夜作為最後一次搏取勝利的機會,在後勤補給尚未出現窘迫之前,將自己手中的所有籌碼全力押上,去一賭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