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八章:讓城別走(一)(1 / 2)

第三卷:南美洲-第二十八章:讓城別走(一)

呼嘯而來的德製“阿格姆”型遠程火炮的轟擊,揭開了這個無星之夜鏖戰的序幕。數以千計的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的士兵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向著他們預定奪取的目標—“切.格瓦拉”旅位於雨林深處的核心陣地發起了衝擊。雖然這一命令下達之時,他們已經在亞馬遜雨林邊緣的登陸場內集結待命了近十個小時。

雖然進攻的命令已經正式的下達,但是要讓那些來自富裕歐洲大陸的士兵在黑夜之中展開幾乎是短兵相接的步兵戰,這顯然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因此當歐洲混編第1空中機動連連長—來自荷蘭的瓦爾斯上尉作出戰術部署之時,他的那些來自荷蘭、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個國家部隊便立刻鼓噪起來。

這是一支奇異的部隊,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批抵達這片叢林的戰場。他們分別來自於三支曾經也算是赫赫有名的部隊—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第23傘兵連、意大利陸軍第6山地步兵團第61山地步兵連以及團直屬偵察排還有西班牙第66山地步兵營C連。但是此刻他們所曾經代表的番號早已不複存在,此刻他們共同隸屬於一支在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最高指揮官—奧古斯汀少將眼中或許隻歸入雜牌行列的歐洲混編第1空中機動連。

歐洲混編第1空中機動連在白天的機降作戰之中奉命協同著聯邦德國陸軍第31空降旅的部隊一起行動。作為歐洲各國的機動部隊來說,戰區機降本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何況一向嚴謹的德國更早已對降落場進行了周密的偵察。直升機在飛行和懸停中容易受到風向和氣流的影響。陣風或強烈的熱氣對流均會破壞直升機飛行的穩定,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機毀人亡,因此在不清楚著陸點的氣象情況下,進行機降的風險不小。

此外直升機比運輸機更“嬌氣”。它在起飛、降落時攪起大量的沙塵可從發動機進氣口進入發動機,使發動機葉片加快磨損,極易造成發動機事故。而當氣溫在5攝氏度以下、雲中含水量較大時,直升機的發動機進氣口、旋翼水平安定麵、駕駛艙玻璃和空速表感應器等,均易發生結冰現象,甚至導致空中停車而墜機。雲霧還可能對直升機上配備的紅外、熱成像儀器造成幹擾,讓飛行員做出錯誤判斷。海灣戰爭中,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僅在“沙漠盾牌”行動的第一周,就因不良天氣和氣象變化的影響致使20餘架直升機墜毀。因此德國空軍投入行動的直升機在機降過程之中,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控製。

即使德國傘兵一落地就需要投入戰鬥,這些特定的傘兵也會對交戰區域及附近進行一係列偵查以尋找合適的場地。德國人喜歡附近有路通向交戰部隊的降落場。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的降落場長度至少是“15對一”,即降落場的長度至少是附近障礙物高度的15倍。

除此之外德國人不喜歡以下幾種降落場地:岩石地表,即使是平地;多石的場地,並且岩石深度達到2英尺以上(難以移動);沼澤地或者灌木叢;植被濃密或有排水溝、石牆、樹籬、電線杆等障礙物的場地。這些則是德國人最喜歡的降落場:軟度合適的草地;長有很高的草即使是一點植被的平地;農田(即使剛剛犁過),玉米地(清理起來十分方便),還有沙地(有點鵝卵石也不要緊)。除了這些以外,風向也會影響到降落場的選擇。因此歐洲混編第1空中機動連的機降行動總體來說還算是順利的。

“不是說要進行連續72個小時的火力準備嗎?!”來自意大利陸軍第6山地步兵團山地偵察排的文森特中士首先抗議道。雖然已經上千萬歐元的各種口徑彈藥被消耗在這片雨林之中。但在文森特中士的眼中這顯然還遠遠不夠。作為士兵他更希望用歐盟納稅人的金錢而不是自己的鮮血卻奪取勝利。

“我聽到的說法是我們將困死那些恐怖分子。”提著沉重的“賽特邁阿梅利”型5.56毫米輕機槍的西班牙第66山地步兵營下士班德拉斯一邊打著飽嗝一邊一臉無動於衷的說道。雖然已經享用了通過軍用直升機送來的熱餐,但這並不影響體態有些臃腫的班德拉斯再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野戰口糧充當夜宵。顯然在他的眼中那些每頓飯隻能吃到幾個腐爛的麵包喝幾口山澗溪水的“切.格瓦拉”旅的士兵早該出來投降了。畢竟戰俘營還可以吃頓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