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群策群力(1 / 2)

艾利塔的腦袋幾乎同時出現在了這個位置,不過顯然她讀得並不怎麼愉快。“為什麼你要把這個幾乎是指著鼻子罵你的家夥單獨挑出來?”

“你得看到他後麵真正有價值的部分。”瑞恩一本正經地說。

“你是說這個用木炭燒熱水的機器?天啊,他不知道木炭現在的價格嗎?”

“那正是我們已經解決了的問題。”瑞恩高興地說。“想想看,隻要把木炭換成酒精。”

“也就是說,他解決了我們商品的銷路問題?”艾利塔難以置信地問。

“那倒也沒有。說到底木炭還是很少會發生炸膛這種事。不過很有啟發。”

這是那些對他進行批評和辱罵的最後一封郵件。

等艾利塔轉過頭的時候,她發現瑞恩已經在讀關於他另一篇文章的回信了。

從他被學會接納時發布第一篇微生物論文來算,已經足有三個月的時間。許多原本研究動植物的學者甚至是醫生都被吸引到這個新領域中來。

幸好,在這種早期,還不像吳潤碩讀博士的時候一樣,需要學習成噸的前置理論才能真正踏進一個新領域。至少這些學者理解起瑞恩的研究來似乎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這些來信的學者隱隱形成了一種以瑞恩為首的氛圍。他們紛紛讚美瑞恩之前的文章多麼具有啟發性,甚至就連那篇被批的一文不值的燒熱水論文也在讚頌的範圍之中。

顯然這些信件也不會僅止於瑞恩手上,向瑞恩的寒暄如果硬要說的話大約隻能算是文章的封麵。後麵附著的才更像是一篇論文。不過這些論文顯然沒有瑞恩那麼一板一眼的結構來撰寫。

他們隻是洋洋灑灑地敘述自己使用顯微鏡觀察了什麼樣本發現了什麼新的品種。顯然以瑞恩設計的顯微鏡,他們根本看不清楚顯微鏡下的細菌,大部分觀察到的都是草履蟲、變形蟲之類的真核生物。

他快速地看了幾封,由於生物和化學之間緊密的聯係,他對這個領域倒是不像對機械一樣一竅不通,在他看來這些更像是拿到了新玩具的植物學家隨手寫出來的一份又一份實驗報告,根本稱不上是一篇合適的論文。

“他們怎麼就這麼執著於發現新的微生物呢?”瑞恩翻閱著信抱怨道。“而且總是在可食用的東西裏。難道就隻是滿足於變著法地套用消毒法?天哪,無論是80度10分鍾還是90度1分鍾。說到底不都是同一個方法的不同參數嗎。有沒有一點開創性的東西?”

“看這個,一種曲黴在顯微鏡下的形態觀察。他們就連已經確定的黴菌都要拿到顯微鏡下來看一看。”

瑞恩突然止住了話頭,看向手裏新抽出的一張皺巴巴的信紙,“哦,這裏總算一位聰明人!用明膠混合牛肉湯熬成凍。”瑞恩發現一位名叫查爾斯·沙利文的小貴族——有一個男爵頭銜,但是從地址來看應該是在城市裏,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失去了自己的領地——發明了一種固體培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