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微服私訪 二(1 / 2)

就算是眼睛看到的事物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推斷也是截然不同的。關於兩個地級市之間農村經濟發展的對比,聽起來似乎很簡單,裏麵沒有任何權威數據之類的分析,高建彬隻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幾句就把輪廓勾勒出來了,但是大家卻聽得很明白很清晰。

這輛車裏的人大部分都是從小生活在城市,到農村的機會都很少,農村經濟和農業方麵知識,沒有多少概念性的思維,經過高建彬一說,剛才的迷惑頓時豁然開朗,覺得這樣的推理過程沒有多高深啊,而且都是很淺顯的道理,自己怎麼就是沒有想到呢?

高建彬在組織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一直都在強調當父母官不易,必須注重幹部的任職經曆,還有空缺崗位實際的需求,大家聽完這些話就能想通了。

潘楊輕聲笑著說道:“難怪高書記對組織部門的幹部選拔有了全新的詮釋,從這一點看來是很有必要的,一個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理論知識就是再強也不實用,他所製定的策略隻會變作紙上談兵,推動不下去是一方麵,效果肯定是很糟糕的。”

高建彬笑著說道:“楊楊你倒是成長的很快,理解能力比以前高了很多,我在流星橋鎮擔任黨委書記的時候,體會出來的就是八個字,因地製宜因勢利導,這也是農業經濟和農村工作的基礎條件。我們國家是個糧食大國,以前的生產技術不夠科學,技術含量偏低,附加值小,所以農業人口還是以糧食作物為主要的依賴,人總是要吃飯的。”

然後說道:“可現在呢,隨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加強,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糧食儲備達到了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不需要大家拚命的種糧食了,穀賤傷農就是這樣的道理,需求的小產出的多,價格自然會下滑。所以,我們的農業生產需要轉變觀念,與市場的需求相結合,找到了需求點。自然會發家致富,不是說種地就不能賺錢。而是你的思維跟得上市場的變化。”

接著說道:“這不是我們的農民群眾有問題,而是很多領導幹部自身有問題,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隻會給農業的生產例如化肥農藥和購買機械補貼錢,興修水利、整平土地、輸變電設備等等。這是政府該做的事情不假,但眼光局限性太強,思路打不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淺顯的道理,思路決定出路。沒有戰略方向的引導,基礎做得再多又有多少明顯的成效呢?”

高建彬在車上給一群人上了一堂很生動的課,他說的沒有什麼大道理,每句話都通俗易懂,劉旭華笑著說道:“我在當副市長的時候就聽過高書記的大名。那時候全國各省市地區都在推行新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和新農業深度開發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因地製宜因勢利導這八個字,這是得到首長們高度肯定的。”

然後說道:“流星橋鎮在短短的三年內,變成全國最大的有機蔬菜種植出口基地,有機蔬菜銷售到世界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每人年收入高達十幾萬元,是名副其實的農業百強鎮和經濟收入百強鄉鎮。”

張思曼驚奇的說道:“種植有機蔬菜一個人居然能收入十幾萬,天哪,這太不可思議了,比一個副省部級領導的收入還要高!一個三口之家就算兩個勞動力,一年也是三十萬的收入,比得上城市裏的白領了。”

劉旭華說道:“我還曾經去那裏參觀過,不過高書記那時候已經成為區委書記了,沒有機會見他一麵,流星橋鎮的農村全都是漂亮的二層小樓,各種現代化的電器一樣也不缺,電腦的普及率高的嚇人,不但年輕人都在用電腦,稍微有點知識的中年也用,家家都有二三十萬元的家用轎車,奔馳寶馬也不稀罕。”

然後有些羨慕的說道:“這還不算驚奇的,我了解到,兩個年輕人結婚的時候,公婆家和娘家一家送一輛車,一家送一套房子是沒有問題的,村裏一套房子,鎮上一套房子。車貸房貸全沒有,房子裏麵還要裝修公司設計出來圖紙,滿意了才裝修好,家具電器一應俱全,所以啊,都說流星橋鎮的姑娘不愁嫁,而且還不往外鄉嫁,招上門女婿的有的是,新女婿最低也得大本學曆。嫁進來的姑娘也是一樣,個頂個的漂亮氣質好,學曆還很高。”

潘楊聽得滿眼都是小星星,她的家庭特別優越,當然不會把這種物質條件看在眼裏,而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類似童話的鄉鎮。她急忙對高建彬說道:“高書記,您什麼時候回南江省的海州市,我也想跟著一起去看看這個流星橋鎮,是不是像劉秘書長說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