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這座城市裏的時候,我感到了錯覺,這已經不能再被稱為是一座城市了,所有的已經都被我們和俄國人的炮彈給炸毀了,據說日本人自己也發射了不少炮彈來,他們在把俄國人炸死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的城市……今天排裏又死了兩個人,他們都是將腦袋露出坦克外被敵人的狙擊手打死的。來自阿肯色州的小托馬森少尉也死了,一枚火箭將他炸成了兩截,我們寧願躲在坦克內也不願意跑到外麵去。……今天的情況依然很糟糕,部隊的進攻依然沒有什麼進展,第2‘斯特瑞克’旅戰鬥隊的情況據說比我們還糟糕,大紅一師在北線也陷入在膠著,真難以想象,那些日本人就如同耗子一樣,怎麼也炸不死,他們似乎到處都在……今天的情況更糟糕,紅色排的兩輛‘艾布拉姆斯’都被日本人的地雷給炸毀了,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夠結束!”-第2步兵師-第1重型旅戰鬥隊-第72裝甲團1營-黑騎士連(B連)-藍色排-弗裏曼中士的戰地日記。他本人在旭川市役所附近的戰鬥中陣亡,他所乘坐的‘M1A2SEP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被兩枚‘重MAT’反坦克導彈同時擊中。
甚至就連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最高指揮官-喬治-布蘭森中將在戰後某次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接受議員們質詢時,也這樣說到“我們的錯誤在於,對於旭川沒有使用足夠的殺傷性武器,僅僅將城市摧毀並沒有使得那些日軍士兵徹底被消滅,而這是這些活躍在廢墟之中的日本人給我們帶來了最大的麻煩。莫斯科所麵對的問題與我們並無差別。”
究竟‘旭川之戰’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景,很多人都想去探個究竟,在東亞戰爭結束十周年的時候,一部由美、俄兩國合拍的戰爭片《失落的城市》真實再現了‘旭川之戰’的慘烈,三十四名參加過‘旭川之戰’的美、俄老兵的回憶敘述、二十九名戰地記者的戰地新聞評論、135分鍾的新聞音像資料做為參考;駐日美軍、駐日俄軍的大力協拍;這部囊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獎、最佳音樂獎、最佳剪輯獎多項大獎的戰爭片帶給人們是難以言語的震撼。
《失落的城市》這部長達200分鍾的電影講敘了‘旭川之戰’中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了奪得旭川最終的控製權,美軍第1機步師、第2步兵師和俄軍相發起了對旭川城殘存日軍的最後總攻。由於從津輕半島登陸的美軍第3海軍陸戰師、第1裝甲騎兵團、第11裝甲騎兵團、第172步兵旅、第7步兵師正在橫掃北海道,俄軍第55海軍陸戰師、第336獨立近衛海軍陸戰旅、第36集團軍需要搶占其他地區,無法給予在旭川之戰中損失慘重的第76、第106近衛空降師有力支援,俄軍第336獨立近衛海軍陸戰旅一個混成群搭乘直升機緊急增援旭川城,誰料在快要抵達目的地時,被殘存的日軍防空部隊給擊落多架直升機,幸存的一個陸戰連在機降後又落入了埋伏在廢墟中的日軍的包圍,美軍第2步兵師-第3‘斯特瑞克’旅戰鬥隊第14騎兵團第1中隊救下了這些俄國士兵,他們協同向最後的目標進攻。但當肅清了日軍之後,美俄兩國士兵卻很快反目為仇,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雙方發生了北海道戰場上美、俄兩軍唯一一次正麵衝突,超過81名俄國海軍陸戰隊員全部陣亡,而美軍第14騎兵團第1中隊也付出了60餘人的傷亡代價。
電影畢竟隻是電影,戰爭的殘酷性永遠無法真正的表現出來,俄、美兩軍的衝突對於雙方士兵來說是一個悲劇,但對於那些戰鬥到最後一人的日本人來說,‘永恒之城’代表著的卻是死亡。日軍第2、第11師團、第1坦克群以及數萬平民自衛隊在這座城市內抵抗了兩個月零六天,超過1萬4千名美、俄士兵被打死、打傷,而戰事在3月27日最終結束時,整個旭川城內再沒有一個活著的日本人。而這座城市也徹底的被戰火給摧毀,直至今日,旭川城都沒有再次重生,依然是那片破舊的廢墟。
很多軍史學家都將‘旭川之戰’稱之為是日軍在整個東亞戰爭期間最為頑強、最為瘋狂的抵抗。盡管有很多人並不這樣想,因為後來中國軍隊在京都所遭遇到的抵抗同樣異常激烈,但無論是怎樣,‘旭川之戰’和‘京都之戰’都是日軍軍國主義者最為瘋狂的表演,他們不顧一切的將自己國民、士兵的生命填入到慘烈的戰爭殺戮深淵之中,而換來的是什麼?
‘旭川之戰’和‘京都之戰’所換來的最直接的後果便是之後的‘東京大轟炸’,一場由美、俄、中三國空軍聯手上演的21世紀最為規模龐大的戰術性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