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5
整個下午老人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把那些線裝書翻來翻去。晚飯過後,玉和老人終於打破一天的沉悶:“德成啊,早上我與你那個日本校長的對話你全都聽到了,也看到了,你是怎麼想的?爺爺早上踹了你一腳,那不是衝著你,沒關係,有什麼說什麼,不會責怪你。”
德成動了動嘴,想了一會兒說:“山本說的東西很多,讓人很有些想法,有些覺得很有道理,可有些又說不上怎麼就那麼別扭,我腦子很亂,還沒能理出個頭緒。”
“這不怪你,我也是想了一天才想明白的”。
嫂子把孩子哄到裏屋玩,忙著插話道:“那您趕快跟兄弟說說。”
“先不說這個山本。咱華夏民族已在這片土地在存在了數千年,自有史以來,能成為華夏民族大患的異族也就是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在與我華夏民族的對戰中,要麼被打跑了不知所終,要麼被打敗後臣服了,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要麼入主中原後歸化我華夏文明。而周邊國家也以封貢成為中國的藩國,唯獨這個日本國是個特例。”
“要說日本與中國的恩怨,得有1300多年了。日本原稱倭國,唐朝初年時,朝鮮內亂,倭人借機出兵朝鮮進而威脅大唐。大唐當時國力強盛,名將輩出,先後派出蘇定方、劉仁願、劉仁軌等大將,總共打了七年時間,最後白江一役,唐軍一萬破七萬,燒毀倭寇戰船400餘艘。倭寇為數不多殘兵敗將逃返本島,心膽俱裂之餘,倭人在國內鑿三重巨塹以防唐軍進攻。那時咱中國強大啊,如此赫赫戰功,《舊唐書 劉仁軌傳》中,卻隻有短短一百二十三個字。”
老人拿起《舊唐書》念道:“於是仁師、仁願及新羅王金法敏師陸軍以進。仁軌乃別率杜爽、扶餘隆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江往白江,會陸軍同趣周留城。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日,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餘豐脫身而走,獲其寶劍。偽王子扶餘忠勝、忠誌等,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百濟諸城,皆複歸順。”
“日本人是真的被打怕了、也打服了,於是認真學習我中華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學習我中華的語言文字、服飾、律法、建築、農耕,簡直就要把我大唐整個搬到日本。這個今天山本也提到了,日語中的漢字、唐服、寺廟等等無不依唐朝型製。但那個島國的人從來不甘心於守在那幾個島上,眼睛一直瞄著中華大地,這樣一直過了將近千年”。
“到明朝嘉靖年間,一些日本浪人勾結海盜為患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最遠的曾打到過南京一帶,後雖被俞大猷、戚繼光等人剿滅,但也讓日本看輕了中國,覺得中國之戰力不過爾爾。到了萬曆年間,日本有個叫豐臣秀吉的人覺得自己已然很了不得了,想憑日本一國之力先滅掉朝鮮、進而滅掉中國,實現其“三國為一”的夢想。他甚至已經想好了讓他的義子當中國的關白,也就是最高統治者。於是他致書朝鮮國王李昖,要求假道朝鮮進攻明朝,並要朝鮮國王率兵作為前導, “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予入大明之日,將士卒臨軍營,則彌可修鄰盟也,予無願也,隻顯佳名於三國。” “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會軍營為我前導。”
“朝鮮國王李昖視我中華為父母之國,怎能做這等不義之事?於是豐臣秀吉召集了三十萬軍隊入侵朝鮮。那朝鮮一向重文輕武,“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哪裏是如狼似虎的倭寇的對手,兩個月內三都(王京、開城、平壤三大城市)十八道全部失陷,兩個朝鮮王子被俘,朝鮮國王李昖逃到鴨綠江邊的義州,派遣使臣向明朝求援。萬曆皇帝派名將李如鬆率四萬精兵增援,這倭寇自是抵擋不住,被我收複了平壤、開城。日本人打不過,就玩起了花招來求和。我堂堂中華向來講求信義,見對方求和也就罷戰撤兵,不想那倭寇卻趁我收兵之時大肆增兵,卷土重來。那時明朝雖已顯衰敗,但也不懼這倭寇,要打咱便打,雙方來來回回又打了七年。這日本國本是個小國,人口、兵力、資源都比不上咱泱泱大國,到後來實在支撐不住了,露梁海一戰中朝聯軍全殲日本海軍,日軍瞬間全線崩潰逃回了本國,窩在那裏一忍又是三百多年沒敢出來。”
老人說到這裏,眼中泛出了悠然神往的光芒,但轉瞬即逝。
“到了前清道光二十年,咱和英國人打了一仗,打輸了,從此以後咱就不斷受西洋鬼子、東洋鬼子的欺負,他們不僅打我們,還把鴉片賣到咱中國。這打仗輸了像挨了拳腳,抽了邪片可像爛了五髒,不過幾十年功夫這大清國就已經是千創百孔成了扶不上牆的爛泥,中間雖有曾文正公、李文忠公幾個中興之臣,但也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甲午年間,這日本看我中華虛弱,覬覦之心又起,還是從朝鮮打了過來,這一次咱們打敗了,敗得很慘,而且是海陸兩路都敗了。結果日本搶走了琉球和台灣,還讓咱賠了二億多兩的白銀。日本是頭喂不飽的狼崽子,這還不夠,七八年前霸占了咱的東三省,還在咱的北平駐了軍,前年又在上海打了仗,現在占了咱一半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