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4(2)(1 / 1)

正文-3-4(2)

而山外平原地區的幾個村外都出現了大批的新土,鍬鎬聲響了整整一冬,“多挖一鍬土,少流一滴血”。大批的木料也從山裏運了來,不久就做成了梯子架上了房,房與房之間隔壁牆也都打了洞,“天”與“地”之通基本沒有問題了,但“陰”的通成了大問題,一個冬天的時間居然進展不大。

區隊長有些著急了,催了幾次都沒有什麼效果,於是把分頭活動的幾個小組抽了回來開了個會。

看看人到齊了,區隊長用煙袋杆敲了敲桌子,“眼看冬閑的時間就要過去,可各村的地道都進展不大,而且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今天開這個會,不是批評誰,而是開個神仙會,大家有啥說啥,看看能不能把症結給找出來。”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有的說當地土質不好,地下淨是石頭;有的說地下水位太淺,挖不了幾尺就出了水,剛挖了幾米長的地道裏麵就成了水窖了;有的說當地老百姓太落後、太懶,怎麼動員不愛動,寧可閑呆著也不願意出這個力。還有的地方就有那麼幾個人,專門唱反調,說挖地道是瞎忙活,一搞不好還會塌方死人,讓鬼子堵在裏麵就堵個死死的,還不如見鬼子來了再跑也來得及。說了將近一個鍾頭,區隊長看德成低著頭不吭聲,

“德成,你怎麼不說話,有什麼想法?”

德成慢慢地從兜子裏掏出一張紙,拿出煙絲卷成一個大炮筒,擦著了火深深地吸了一口才道:“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還沒考慮成熟,所以想先聽聽大家的意見。”

“你大膽說,不成熟也沒關係,大家互相啟發嘛。”

德成又吸了一口煙,“這地道該不該挖?要我說該挖,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和大家一樣,遇到了老百姓出乎意料的抵製,為什麼呢?想來想去我覺得,我們隻是想到了該不該幹這個層次,可能不能幹和怎麼幹這兩個層次想的不透。我想這挖地道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 也就是剛才大家都說了的,得有一定厚度的土層,起碼要有四五尺以上的土層,要不起不到地道的作用,不僅容易被敵人挖開,還容易造成房倒屋塌。

第二,要有一定的人力及物力才行,要是沒這兩點,再好的土層也不行。比如宋莊隻有八、九十戶人家,老百姓生活極為貧苦,你讓他挖地道他就沒時間沒體力去掙錢養家。我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如果一個村的地道三裏長,這個村有100個勞動力,每挖3尺為一個工計算

3裏=4500尺 4500/3=1500個工 1500/100人=15個工

也就是說每個人要出15個工,這不能不說是對老百姓巨大的負擔。另外,挖地道需要的鍬、鎬、筐,特別是燈油這些都是費用,每個村就這些費用沒有一萬元下不來,老百姓的日子本來就緊巴巴的,再加上這些費用更是雪上加霜,我認為這也是老百姓不願意挖地道的最大原因。

所以要發動基本群眾,讓他們知道挖地道是為了他們根本利益,讓他們覺得這個代價付得值。

第三,對通敵分子要監視、控製起來,防止他們破壞,或者給敵人告密。”

“非常好!”區隊長帶頭給德成鼓起掌來。

“我來總結一下。德成說的這三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個經濟問題。首先,要是土層實在不好那沒辦法,但隻要是土層條件夠就應該想方設法地去挖,但關鍵是老百姓肯不肯出這個力?人力和物力問題才是主要問題,這就說明挖地道不僅僅是個軍事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我們的減租減息搞得怎麼樣?從挖地道這個事情上就能檢驗出來。所以,目前我們不能隻打軍事仗,還要拿出相當的精力搞減租減息,隻有老百姓手裏有了錢,他們才能幹。看來這挖地道的事還真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還是得按著規律來。那麼我們現在就區分對待,對群眾基礎條件好、勞動力充足、經濟條件允許、土層條件具備的村子,要堅決的挖;對條件不具備的村子也要積極動員挖,哪怕不挖成地道,挖成個藏糧藏人的地洞也是好的,但不能強迫,不能引起村民的反感。”

頓了頓,區隊長歎了口氣幽幽地道:“說到底,老百姓還沒有了解到這個地道的重要性,還沒有理解鬥爭的殘酷性,有些東西是需要付出血的代價才能換來的。”

區隊長說的對,在不久的將來,殘酷的現實逼迫著百姓們又拿起了鍬鎬。

饒是這樣,靠近山區的這幾個村鬼子也因兵力不足,八路這邊一加力,鬼子那邊就吃不消了,被土八路和民兵圍得路不通、電話不通,漸漸的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那蜘蛛網一點一點的被撕開了,囚籠也缺了一個角,甚至有幾個小據點的鬼子承受不了這個壓力向後收縮了。區隊長看著很高興,說咱再加把勁把鬼子擠得越遠越好,和附近幾個友鄰部隊一聯係,大家一起發力,幾股鬼子就都收縮進了雁落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