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節:血戰池州府(十一)(1 / 2)

劉廣雄大軍圍攻銅陵城,對趙晃而言,本來是件好事,卻突然引得他很不痛快,白裏翁安慰他不要上火。

“能不上火嗎?劉廣雄這廝短短幾天就聚攏這麼多人,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此人有這等本事。”

白裏翁對劉廣雄也不是很了解,隻是知道他是劉良佐副將,突然被尼堪重用,也有點摸不到頭腦。

“繼續派人打探消息,看看到哪了?”趙晃接二連三派人去打探消息,希望劉廣雄和吳應箕血拚,然後由他收拾殘局,可沒有想到劉廣雄兵力如此雄厚,給他帶來嚴重壓力。

白裏翁卻有不同看法,劉廣雄盲目擴兵後,他思來想去,還是對義軍頗為忌憚:“趙大人,還請多注意從太平府流竄至此反賊,這夥人才是心頭大患啊。”

趙晃輕蔑說道不要擔心,特別是得知義軍不過一千多人,更是毫不在意。

白裏翁覺得還是要提醒一下:“這反賊從太平府殺出來,這強勁勢頭可要摁下去,對了,我聽都統身邊人說起,有一隻新組建綠營即將抵達南直隸,看來上麵對我們不是跟放心。”

“你說什麼?綠營?”

趙晃眼珠子轉了轉,他也聽說有一隻綠營軍隊正在南下路上,在被韃子占領地方,還有更多綠營軍隊正在組建中,應天府瘋傳他這隻兵馬,遲早也會被劃入到綠營。

“白翁,你我是一條繩子上螞蚱,那依你之見,該做些什麼?”

“這滿人要依靠我們給打天下,可又要提防咱們,以我之見,不能過於強勢,倘若我等兵馬強壯,滿人自會對我們提防,也不放心讓將軍繼續在這裏呆著,但也不能過於弱小,維持一定實力,即可以保護一畝三分地,還可以讓滿人放心,這還要大人好生經營啊。”

白裏翁很聰明,他建議趙晃不要做擁兵自重軍閥,並不是人越多越好,他很有眼光,隨著明軍衰退,嗅到滿清高層對投降明軍將領態度變化。

趙晃沒有完全同意白裏翁,卻也認為有幾分道理,擴充後的軍隊,大多也是烏合之眾,浪費錢財,人數多了還會引起滿人警惕,於是暫時停止擴充軍隊步伐,轉而對現有將士進行操練。

白裏翁見他沒有放在心上,繼續說道:“滿人最害怕什麼?不就是拿刀子的人嗎?朱家人是拿刀,我們也是拿刀,等天下太平後,白某還勸將軍告老還鄉,歸隱田園,滿人自然不會虧待,賞賜更不會吝嗇,良田千頃自然不在話下,今日之話,是我一家之言,還請將軍三思。”

白裏翁這番話,驚的趙晃汗流浹背,這姓白的真實眼光毒辣,看來是小瞧了此人。

“好,我這就安排更多人,打探從太平府流竄到這反賊的消息,一有消息就發兵圍剿。”

1645年六月——應天府

洪承疇從京師出發,風塵仆仆來到這裏,這裏是故朝南都,換一種身份來到此地,頗有感慨,他接替多鐸成為滿清攻略江南封疆大臣,多鐸在江浙占領區推行剃發令,激起各地反清浪潮,雖然被一一鎮壓,卻也讓江浙清軍損失慘重。

在清軍強大實力鎮壓下,江浙義軍多被摧毀,但是攝政王對多鐸在南方經略不滿,令多鐸帶著潞王等投降明藩王北上,大膽放心使用洪家良駒洪承疇經略江南,緩和滿漢矛盾。

洪承疇抵達應天府後,改變多鐸策略,一方麵繼續對殘明政權施加軍事打擊,另一方麵拉攏還處於觀望的明軍軍頭,對投降明軍給予諸多好處。

在他的恩威並施舉措下,越來越多明軍投降,漢軍總兵金聲恒得到重用,金聲桓強盜出身,後投入左良玉軍中,隨左良玉順江而下清君側,左良玉病死後,隨左夢庚投降滿清。

他被洪承疇寄予厚望,從江浙一路清軍中分出三萬兵馬由他帶領,和葉臣南直隸清軍夾擊江西。

在他的調度下,清軍對南直隸抗清勢力鎮壓出現新高潮,江西境內大學士黃道周雖然帶兵擊敗少量清軍,光複幾座縣城,但由於消息閉塞,他還不知道,在南直隸太平府抗清的金聲大軍已被擊敗,金聲率領殘部逃亡池州府,他這一路明軍即將成為孤軍,遭到毀滅性打擊。

而駐守徽州府守軍退守叢山關,有雄關天險,擊退清軍數次進攻,逼得田雄,於永綬等將領等無計可施,不禁責怪進卜從善,作為進攻叢山關主力部隊,他對軍務的懈怠,導致數次進攻無果。

卜從善哪管得了這些,心思全在獻禮上,十萬兩白銀送給葉臣,遠遠比攻占一座城池更有功勞,早就將軍事委托給副將,帶著心腹馬不停蹄,終於在葉臣大軍距離徽州府還有一天路程趕到軍中,說是有重要軍情,急忙求見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