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節:天下兵馬(四)(1 / 3)

忠貞營高級將領的表態,很快就傳到秦楚耳中,秦楚也很滿意忠貞營的效忠,雖然忠貞營始終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夠聽從調遣和指揮,這就夠了。

秦楚在梧州府秣馬厲兵,麾下軍隊在要地修築工事,廣西境內的其他朝廷兵馬也紛紛抵達梧州府,和其中當屬平樂府的焦璉最為積極,他帶領全部兵馬,抵達梧州府支援秦楚和東瀛人作戰,這一隻兵馬的到來,讓秦楚如虎添翼,實力大增。

但是其他各地軍隊,雖然抵達梧州府,但都不是很積極,比如王化澄部,有上萬士兵,裝備卻非常簡陋,很多士兵還在使用竹槍,另外一支較大的軍隊是馬吉祥的錦衣衛,錦衣衛裝備精良,但是在梧州府境內不像是援軍,而是來度假的,他們在梧州府境內飛橫跋扈,規模較小的軍隊,看到錦衣衛都是繞著走。

馬吉翔作為錦衣衛指揮使,這一次幾乎把錦衣衛所有力量都帶過來,說是所有的軍事力量,其實也就八千餘人,這八千餘人和錦衣衛鼎盛時期不能比,很多將士都是殘兵敗將,戰鬥意誌非常弱,要不是一身飛魚服看起來光鮮亮麗,王化成的部下都可以生吃活剝馬吉祥的錦衣衛。

各路援軍雲集梧州府,永曆帝卻沒有禦駕親征,瞿式耜金見他, 請求他帶領錦衣衛,以及在南寧府兵馬前往梧州府,和東瀛軍隊決一死戰。

此戰獲勝,不僅僅可以奪回廣東等地,獲取戰略要地和寶貴的人口,還能夠提升陛下威望,在軍隊中更有話語權。

可是永曆帝拒絕瞿式耜的請求,他任命瞿式耜為征東大將軍,全權負責和東瀛人戰鬥,又任命秦楚為征東副將軍,永曆帝雖然沒有禦駕親征,但是這個任命非常重要,讓雲集梧州府的各路軍隊有一個主心骨,不至於各自為戰。

瞿式耜被任命為征東大將軍後,欣然上任,帶上所有的兵力和幕僚,趕往梧州府,但是半路上,他卻停下來,他雖然是征東大將軍,卻是一個文人,在排兵布陣行軍打仗方麵,並不如在梧州府的秦楚等將領,於是他在潯州府坐鎮,調動各地的兵馬和糧草,為前線提供一切能夠提供的幫助。

馬吉翔,王化澄等實力派不服瞿式耜,更不服秦楚,雖然沒有各自為戰,但也都是聽調不聽宣,王化澄兵馬駐紮在五屯所,馬吉翔兵馬駐紮在藤縣,焦璉兵馬和秦楚都在蒼梧,其他規模較小的軍隊駐紮在各地城池。

秦楚在各路兵馬抵達梧州府後,給部下將領送去軍令,各部沒有五倍以上兵力,不得和東瀛軍隊交戰,對此,王化澄和馬吉翔嗤之以鼻,認為秦楚拿著雞毛當令箭,不就是征東副將軍嗎?有什麼可以顯擺,馬吉翔在接到秦楚軍令後,大言不慚高調和部下下令,隻要是發現東瀛人,務必殲滅之。

王化澄比馬吉翔要低調一些,下令各部兵馬駐守五屯所,沒有得到軍令,全軍避敵,意圖保存實力。

兩路兵馬聽調不聽宣,秦楚也沒有辦法,他也沒有依靠這兩支軍隊來和東瀛人交戰,他的主力部隊還是麾下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師還有近衛團五支部隊,外援則是焦璉部,這些軍隊才是和東瀛人作戰的主力部隊。

秦楚把指揮部放在蒼梧城,放出大量斥候在邊境線,隻要發現東瀛軍隊影子,全軍大步後退,將東瀛兵力稀釋,在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一部東瀛軍隊,積小勝為大勝。

這是秦楚給每一個將領的秘訣,不要試圖一次性打垮東瀛軍隊,也不要一潰千裏,而是要和東瀛軍隊慢慢熬。

在指揮部,還有一個人也加入到秦楚的指揮部,他就是瞿式耜的心腹金堡,金堡之前奉命去湖廣,勸說何騰蛟支持永曆帝和瞿式耜,何騰蛟爽快的同意,金堡回來以後,再一次取得瞿式耜信任。

瞿式耜本想讓他去福建等地和朱由崧等勢力聯絡,但最後還是讓他前往梧州府,作為他的代表,和秦楚一起作戰。

在秦楚的指揮部,金堡如履薄冰,他還在為袁彭年這個叛徒而內疚,秦楚讓他不要在意那些過去的事情,當前最重要事情就是擊敗東瀛人。

金堡被秦楚的態度打動,重新振作起來,他告訴秦楚,瞿式耜已經讓人去福建,南直隸等地聯絡福王,魯王,鄭成功等勢力,期望他們可以從福建進攻廣東,牽製東瀛人的兵力,秦楚問金寶,最快什麼時候可以得到回音?

金堡回答秦楚,最快一個月,最慢兩個月,秦楚搖搖頭,時間太長了,東瀛人已經知道在梧州府的三個聯隊滅亡,不久就要興兵來攻。

“秦大人,這梧州東瀛鬼子已被大人殲滅十餘天,這東瀛人在廣東當起了縮頭烏龜,下官以為一定是懼怕大人威名,不敢舉兵進攻我軍。”

秦楚和金堡說道:“金大人,東瀛人什麼尿性,我還會不知道,他們沒有興兵進攻,不過是在積蓄力量,等到他們集結完畢,從廣東到廣西,不過數天時間而已。”

看著金堡若有所思,秦楚又說到:“所以我們依靠福王等勢力兵馬從董東麵牽製東瀛人,讓東瀛人必須分出一般兵力去抵擋福王,魯王,鄭成功軍隊進攻,這樣一來,我軍兵力就會超過東瀛軍兵力,在交戰中也會有較大的優勢。”

金堡深以為然,再等東瀛人進攻日子裏,他每天都在指揮部和秦楚一起看地圖,或者是協調進城的糧草和武器彈藥等,忙的不亦樂乎。

秦楚每天都密切關注東瀛人的動向,可是在邊境新上的斥候,卻沒有發現東瀛軍隊有越境跡象,在廣東境內的斥候也傳回來絕密情報,東瀛軍隊就像是停止一樣,沒有任何波動,秦楚和所有的將領都覺得有些奇怪,但是沒人鬆懈,更沒有人傻乎乎認為東瀛人就此算了,都在以更高度戒備防止東瀛軍隊的突襲。

焦璉有些安耐不住,他建議秦楚,由他帶領兩千精銳騎兵殺入廣東,將東瀛軍隊引進來,秦楚深思熟慮一番,認為還是再等等,畢竟現在明軍也需要時間來等待福建等勢力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