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福建等地明軍從大局出發,從福建出兵廣東,秦楚倒是同意焦璉突襲廣東,打一槍就走,惹怒東瀛人,讓東瀛人追過來,在聚集優勢兵力消滅追擊的東瀛軍隊。
焦璉見秦楚沒有統一出兵廣東,也就靜下來在蒼梧城操練軍隊,他的部下也有一大半是新兵,需要加強操練,秦楚在城中看著堆積如山的物資,還有來來往往的將士,突然意識到把全軍集中到蒼梧城,就像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打得過東瀛人還好,要是打不過,不就是被東瀛人一鍋端了嗎,失去主力部隊,剩下的第二師在懷化也會其他勢力吞並。
秦楚想到這,立即召集各師師長到指揮部開會,不一會兒,陳邦彥,張家玉,聆聽陽,劉良能,李長刀,李化鯨等高級將領全部來到指揮部,秦楚還特意邀請焦璉,李過,高一功三人參加會議。
眾人就坐以後,秦楚將兵力集中到蒼梧城的優缺點都和眾人說了一遍,尤其是缺點,秦楚著重強調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眾人聽完以後,都眾說紛紜,有支持秦楚的,覺得應該分兵,也有反對秦出,因為東瀛軍隊戰鬥力和武器過於強悍,應該集中優勢兵力,以免被東瀛人逐一擊破。
張家玉支持秦楚決定,他和支持集中兵力的高一功說道:“高將軍,我軍全部集中在蒼梧城,東瀛人把火炮在城下一字擺開,猛轟七天七夜,城裏的將士怕是骨頭渣子都找不到,數萬將士就這樣被堵在城裏被大炮轟死,著實有些可惜。”
高一功反駁他分兵豈不是讓東瀛人輕輕鬆鬆消滅,不僅被東瀛人追著打,還不能夠起到任何殺傷東瀛軍隊的作用,與其這樣還不如在蒼梧城和東瀛軍隊激戰,他認為大軍也有火炮,也步槍,完全可以和東瀛人打的有來有回。
高一功這麼說,還是擔心忠貞營去梧州府其他地方駐紮,很有可能會被馬吉翔,王化澄等軍隊偷襲,他想和秦楚大部隊在一起,至少可以避免被其他朝廷軍隊進攻,當然,他沒有把這些告訴秦楚,而是以這種方式來保護忠貞營。
眾人眾說紛紜,陳邦彥也支持高一功,認為不應該分散兵力,張家玉有些不解陳邦彥會支持高一功,陳邦彥悄悄和他說道:“我們要是分散了,馬吉翔,王化澄的人可不是吃素的。”
這句話瞬間讓張家玉明白過來,原來陳邦彥不支持分兵,是在提防馬吉翔等人,陳邦彥把他的理由告訴眾人,本來還支持他的李化鯨,頓時覺得陳邦彥有些瞧不起自己了。
“陳參謀長,我軍有步槍,有火炮,他馬吉翔和王化澄那點人,不足為慮。”
陳邦彥笑嗬嗬說道:“他們的兵馬確實不強壯,可是我軍分兵,這兩支軍隊就會有不聽從軍令的行為,現在分兵意味著我軍未戰先亂,諸位說是不是?”
秦楚始終沒有發言,他看著部下發言不斷被推翻,卻又被不斷爬起來,他突然想到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東瀛人會從哪裏進攻,從一開始他把主戰場放在梧州府,可是東瀛人就真的會進攻梧州府嗎?
其實在各路兵馬雲集梧州府之前,秦楚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東瀛人會從其他進攻廣西,但是他還是認為以東瀛人個性,應該會氣勢洶洶提兵進攻梧州府,為戰死的聯隊報仇,可現在想想,未免有些幼稚,明軍在廣東有斥候,東瀛人在廣西也有細作,肯定也知道朝廷兵馬雲集梧州府。
秦楚換位思考,如果我是東瀛統帥,一定會選擇繞考梧州府,派遣一隻精兵,偷襲南寧府,實施斬首行動,他悶喝一聲。
別吵了。
整個會場頓時鴉雀無聲,秦楚看著地圖,指著一個地方說道,東瀛人會不會從這裏進攻?
眾人順著看過去,秦楚用手指著廣東欽州,這是廣東最西邊的一個州府,也是南寧府和緊緊相鄰,東瀛軍隊從這裏進攻,可以一舉消滅朝廷。
眾人都倒吸一口冷氣,就算是焦璉,高一功等久經沙場的戰將,也都沒有想到東瀛人會從欽州進攻,怪不得廣東東瀛軍隊在出征廣西軍隊全軍覆沒以後,沒有半點動靜,原來是在偷偷摸摸去欽州集結。
雖然這隻是一個假設,但是永曆帝的安全確實至關重要,他的生死直接決定廣西明軍是否團結在一起,也決定永曆朝廷的安危。
秦楚和張家玉說道:“趕緊選出精銳斥候,前往博雲等地,密切窺探附近有沒有東瀛軍隊在活動?”
張家玉立即走出指揮部,布置前往博雲等地的斥候,為了獲取第一手情報,張家玉請求他帶隊去博雲地區打探情報,秦楚同意他的請求,囑咐他要注意安全,遇到東瀛人,不要硬打硬拚,立即回來彙報情報,給指揮部決策提供第一手情報。
張家玉領命而去,秦楚又和金堡說道:“金大人,還請和瞿大人聯係,就說我軍防備東瀛人從西南腹地偷襲南寧府,請求我軍一部入駐潯州府古江口,在這裏抵擋可能會出現的東瀛軍隊。”
金堡本來是沒有資格參加會議的,但是秦楚非常給他麵子,也是給瞿式耜麵子,就讓他也參加會議,金堡連忙點頭,和秦楚說道:“秦總督,你就說吧,要我帶領哪一隻軍隊古江口,我現在就帶他們去,瞿大人那裏你不用擔心我軍突然入住潯州府,有我在呢。”
金堡確實是真情實意,有他鼎力相助,秦楚調動第三師全體將士和他一起去古江口,因為古江口是潯州府南部的戰略要地,東瀛軍隊想從欽州偷襲南寧府,必須要從古江口這裏通過,第三師騎兵多,來去如風,可以和東瀛人打遊擊,減緩東瀛軍隊的進攻速度。
劉良能一聽有東瀛人可以打,興奮站起來,給秦楚一個重重的軍禮,然後得意看著其他將領,離開指揮部直奔軍營,帶領第三師將士趕往古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