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百十三章 兔死狗烹(十一)(1 / 2)

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百十三章 兔死狗烹(十一)

這次又是誰要造反?不是別人正是劉邦那個女婿張耳的兒子張敖的手下。事情牽涉到了劉邦自己的女婿,這下可老複雜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還得從劉邦在白登山脫圍後回來的路上說起。

自從劉邦僥幸從白登山突圍跑出來後,心情很不好,本來他打算在這裏建一番驅逐韃虜,恢複疆土的豐功偉業的,但現在這一番折騰下來,不但驅逐不了北麵的那個冒頓韃虜,而且還把帶來的四十萬漢軍主力弄了個六折,據史書記載,當時能夠跟著劉邦從白登山跑回來的漢軍大概隻有六成二十五萬人左右,其餘的不是被活活凍死就是在戰鬥中光榮犧牲,戰死沙場。劉邦這次想出風頭的軍事行動最終因為不聽婁敬的正確建議,被先前的幾次小勝利衝昏了頭腦,冒然突進,以至於漢軍首尾不能相顧,被冒頓單於逮住了戰機,給包了餃子,弄得劉邦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竹籃打水一場空,怏怏不樂的帶著滿腔忿恨撤軍返回。

突然,劉邦想起來自己那個大女兒魯元公主的夫家就在這裏旁邊的趙國,趙王就是那個已經死了的親家公張耳的兒子張敖,心想以現在這個狀態班師回京,畢竟不好,還是先在女婿這邊落下腳,歇歇一陣子,等養足了元氣,恢複了神氣在班師回京不遲。

於是劉邦命令漢軍轉向前往趙國休整,一聽自己的老丈人皇帝要來,趙王張敖當真是驚喜交加,當即命令趙國上下緊急行動起來,大搞清潔愛國衛生運動,大搞社會治安整治運動,以最最穩定,最最幹淨清新的社會生活麵貌迎接大漢皇帝的駕臨。

這個張敖有兩個手下,一個叫貫高、另外一個叫趙午,原來都是他老爹養著的門客,深受張耳的恩惠,何況老張耳在臨死之前,專門就這個兒子的事情托付這兩個人,要他們看在自己的麵子上,在他死後,好好輔佐幫助自己的這個兒子張敖,自己雖然與皇上關係很好,既是兒女親家,又是生死朋友的,但世事難料,我死了後,不能保證我這個兒子能夠永遠受到皇上的厚愛,所以我要求你們幫忙輔佐我這個兒子,好讓他在這個險惡的社會中生存下去。

貫高和趙午受了老東家張耳的臨終重托,自然是不敢怠慢,張耳死後,張敖這個劉邦的女婿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繼承了趙王的位置,貫高和趙午這兩個人可是盡心盡力的了,對老東家的臨終重托那是貫徹的相當的徹底,事無巨細都替這個小趙王考慮仔細了,並且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告訴小趙王張敖,隻要有他們兩人在,絕對不會讓別人來欺侮咱們趙國,你就安安心心的陪著公主享受幸福生活吧。

這次聽說皇上要來趙國視察,貫高和趙午就立馬緊張起來,除了在趙國境內大搞社會治安愛國衛生運動以外,他們兩人還專門抽出寶貴的時間與小趙王一起彩排迎接皇帝的儀式禮節,事情考慮的相當周到具體,生怕怠慢了皇帝,給小趙王張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都說怕什麼來什麼,也活該這個小趙王張敖倒黴,劉邦本來就心裏窩了一肚子火,來到女婿的這個趙國後,發現這個女婿比他想象中的那個人要出色有能力的多,幾年前還是一片亂哄哄的趙國竟然在這個愣頭小夥子的治理下弄得井井有條,社會治安,清潔衛生搞得相當好,而這個女婿對自己那是相當的恭敬客氣,不要下屬動手照顧,自己親自上陣侍奉老丈人,無論早中晚飯,還是下午茶各種點心,照顧的一應俱全,相當的具體。按照當時的禮節標準來講,小趙王張敖的這個照顧標準已經完全超出了他作為女婿的標準,都可以趕得上後來那個在二十四孝裏麵排名第二的他的小舅子漢文帝劉恒了,著實不錯,良心很好。

但這個劉邦卻不領情,不知劉邦是故意為之,還是試探這個女婿來著,他不但不讚許女婿這種孝心,反而不顧自己身為大漢一國之君的高貴身份,當場就在那裏破口大罵這個侍奉自己十分恭敬的女婿張敖,罵得張敖狗血噴頭,他倒是沒什麼事情,卻氣壞了那兩個忠心輔佐趙王的手下貫高和趙午,他們深深的為這個趙王打抱不平,對劉邦的這個蠻橫無理的流氓作為深惡痛絕,覺得這個劉邦簡直就是無理取鬧,不可理喻的神經病。

真的是是劉邦神經病發作了嗎?史記中太史公沒有給出解釋,班固老先生的漢書也沒有詳細的說明,那劉邦為什麼一反常態的在趙國女婿的地盤上麵破口大罵對自己極為恭敬的張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