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聽呂雉來勸他放過張敖,火氣更大了,大罵呂雉:你們女人懂什麼,頭發長見識短,要是被這個張敖奪得了政權,他還會考慮你的女兒嗎?劉邦的態度很明確,就是這次非得要找出張敖謀反的證據來,都鬧得這麼大的動靜了,不整出來一些事情來,都說不過去,以後讓手下那些大臣怎麼看自己?
後來那些審訊貫高的廷尉們吃不消了,忙活了三天,那個貫高就是一口咬定就是他和趙午幹的,與趙王沒絲毫關係,沒辦法,隻得原樣呈報皇上,劉邦一看,原來還有如此硬骨頭之人,對貫高的這種精神很是讚賞,覺得這個嚴刑拷打是問不出來什麼東西的,必須換一種方法才行。
於是他派了一個貫高的老鄉去勸說他,不要讓他就這麼死扛著了,說出真相來,對大家都有好處,你也省得再活受罪了,我們也好向皇上去交差,貫高對這個老鄉說道,我這個人的性格你還不曉得,這個事情就是因為皇上對趙王無理,我們作為深受趙王厚恩的人看不過去,才自作主張自己策劃的,真的與趙王無關。
這個老鄉相信了,急忙就此時詳細的向劉備作了彙報,劉邦這次才終於相信自己的那個女婿沒有謀反的意思,便放掉張敖和他手下的一幹門客,當然包括這個具有大無畏革命精神,在嚴刑拷打之下始終堅持自己原則的硬骨頭貫高,並且通過他的那個老鄉向貫高表達了劉邦對他的敬意,並且要求貫高能夠賞臉出任漢朝中央政府的官員,當今大漢立國之初,亟需像貫高這樣有高風亮節的人才。
但貫高絲毫不為所動,當他從這個老鄉的口中確認趙王張敖他們已經無罪開釋後,當今用手腳上的鐵鏈鐐銬了結了自己的性命,劉邦得知這個事情,大為讚歎這個
貫高先生,說他是個壯士,是個義士,對自己的東家如此忠心耿耿,值得我們大漢的許多官員幹部們好好學習。
張敖終於撿回來一條性命,但他那個趙王頭銜沒有了,被劉邦借著此事削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劉邦自己的一個兒子劉友當了趙王,為了安撫女兒的情緒,避免擴大同皇後呂雉的矛盾,劉邦封張敖為宣平侯,趙國也不用去了,你就老老實實的呆在首都長安吧。
劉邦借著這個謀殺未遂事件輕鬆的搞定了又一個異姓王,心情很高興,但突然他發現自己都快六十歲了,頭發胡須都花白了,在當時平均壽命都不到五十歲的時代,劉邦能活到這個歲數也算是高齡了,當他想到自己老了,而那個兒子劉盈還沒有長大,盡管他在當皇帝後,派出許多有文化有水平的高人去教育太子劉盈,但劉邦卻越來越覺得自己的這個親生大兒子不那麼有能力,跟自己當年完全不像樣,要是自己突然掛了後,將偌大一個大漢朝交給這樣一個人放心嗎?
為了大漢朝的代代相傳,為了給子孫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麵,六十歲高齡的劉邦每天工作相當的繁忙,白天日理萬機研究國家大事,晚上在美女堆裏繼續辛勤工作,事業愛情生活三不誤,看著以前相濡以沫,對自己還算客氣尊敬的丈夫現在都不來看看自己,劉邦的原配,現在的大漢朝皇後呂雉的心情相當的鬱悶,也很苦惱,她今年年紀剛好四十掛零,雖然與劉邦結婚成家已經有十多年光景了,但夫妻倆由於工作環境和戰亂的關係,聚少離多,為了劉邦,她被秦朝政府全國通緝過,被雍齒關押拘留過,被霸王項羽關押了四年之久,在這個漫長的四年時間裏,呂雉在監牢裏深刻的認識了這樣一個道理:這是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眼淚水和悲哀是救不了你自己的,隻有堅強和堅持才是唯一的出路,在那些每天擔心被楚軍士兵拉出去砍頭等死的恐怖日子裏,呂雉一遍遍的在自己的心裏堅持著,一定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勝利。
在被項羽關押的那四年時間裏,一個叫審食其的男人走進了呂雉的心底裏,正是這個審食其在監牢裏一次次的鼓勵打氣,才使得呂雉慢慢的堅強起來,最後練成了一副超強的神經組織和一種處變不驚的心境,為以後呂雉在變幻莫測的漢初政治鬥爭中能夠牢牢的把握住主要方向,最終臨朝稱製,成為大漢帝國實際負責人奠定了紮實的心理基礎,為此,這個審食其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