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百十七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1 / 2)

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百十七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

英布在南方做造反準備的時候,首都長安那邊還不清楚英布那邊的情況,但由於英布的後院起火,直接造成了一個英布的手下叛逃,跑到了首都長安,將英布在準備造反的事情告訴了劉邦,才使得英布事情敗露,不得已提前進行造反起事,公開扯起反對劉邦的鬥爭大旗。

英布有個非常漂亮的小老婆,這天生病了,來外麵求醫,剛巧這家醫生的對麵住著英布的一個叫賁赫的手下為了拍馬屁,急忙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送給了英布小老婆很多禮物,英布的這個小老婆收了人家的重禮當然要為賁赫說好話,便在枕頭邊上對英布吹風,說這個賁赫如何對你忠心耿耿,你要好好重用他才是。

沒想到這個英布起了疑心,懷疑這個小老婆跟賁赫有一腿,當場發作要捉拿賁赫,幸虧那個倒黴的家夥事先得到了消息,連夜跑出來,逃往首都長安,呈上了報告,說英布正在南方密謀造反,請皇上要密切注意動向雲雲。

劉邦一開始還是不太相信,征求蕭何的意見,蕭何的意思是先派人去南方打聽打聽再做決定不遲,英布本來就在做著虧心事,一看中央政府的特派員來調查了,當即心裏就發慌了,經過一天一夜的考慮,英布決定扯旗造反,同劉邦決一死戰,拚個魚死網破再說。

英布造反的消息傳到長安,劉邦急忙召集手下大臣商議對策,此時有個叫薛公的人為劉邦分析:英布這個人本來就具有造反的潛質,所以現在聽到他起兵造反沒有什麼可以值得驚訝的事情,但此人有個缺點,就是勇猛有餘,謀略不足,肯定會被皇上的大軍鎮壓打敗的。

劉邦一聽,又是一個溜須拍馬的,當即不耐煩的問他:“你怎麼知道英布肯定會失敗?”

薛公急忙分析:英布這個人用武有力,打仗不怕犧牲,手下將士們也很怕他,但他沒有計謀和戰略眼光,凡事隻計算眼前的小利益,所以我認為他有三個方案會采取的,分別為上中下三計策。

劉邦一聽興趣上來了,急忙虛心請教他,讓他別藏著掖著,趕緊將那上中下三個計策講出來,薛公慢條斯理的一一道來。

一:英布要是起兵後向東進攻吳楚,占得東南富饒糧倉之地,再威脅齊國,用結盟手段聯合燕趙大地,許給他們高官厚祿利益,那大漢東邊的半壁江山就要歸英布了,即使陛下親自禦駕親征去跟英布決戰,英布隻要牢牢守住中間滎陽一線,就能把漢軍給活活拖死。這是上策,對於英布來說是最好的上策,有可能奪取大漢天下。

二:英布起兵一路進攻過來,所到之處全部用武力解決抵抗,這樣就會引起各路諸侯的反抗,陛下隻要因勢利導,拉攏抵抗英布的諸侯,嚴懲跟著英布造反的那些家夥,就能打敗英布,雖然這個過程可能要漫長一點,但勝利一定是屬於陛下的,這對於英布來說,就是中策,其中受各種壞境變化因素很多,誰都說不好其中會出什麼樣的變化。

三:這個計策估計就是英布最先采用的,那就是他急於取得造反的勝利,帶著主力全部押上來,朝首都長安地區拚命進攻,這樣一來,陛下反而不用擔心了,隻要從容不迫的調集軍隊,分割包圍英布即可。

劉邦聽了這個上中下三個計策,還是搞不通英布到底為何為選擇下策。薛公這才道出了英布必敗的真諦:英布做事情隻是為自己著想,從不考慮天下老百姓的感受,為的是他自己的私利,而陛下心中裝著天下蒼生,而且上任以來,廣施仁政,發展經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現在天下的大勢就是要和平要穩定,不要血腥的戰爭了,尤其是像英布這樣的為了一己私利挑起的反叛戰爭,更加不值得天下百姓為他去拚命的,所以英布這次挑起的戰爭是不正義的,注定要失敗的。

薛公的水平真高,這一番話拍馬屁的功夫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但行雲流水般的解釋了英布必敗,劉邦必勝的原因,而且還恰到好處的把劉邦給戴上了好幾頂高帽子,高興的劉邦大喜,當即賞賜給他好多東西,發了一筆橫財。而且還封薛公為千戶侯,擠進了國家公務員行列。

事情果然如這個高智商的薛公料中,急功近利,想一舉擊敗劉邦的英布首先進攻西邊的城池,各路漢軍紛紛抵擋不住英布的猛攻,丟下城池就往首都長安方向逃跑,此時的劉邦身體狀況有點問題了,年紀已經六十一了,花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六十多在當時已經是高齡老人了,長期以來艱苦的戰鬥生涯嚴重的損害了他的健康,好色的嗜好又慢慢無情的吞噬著劉邦的元氣,他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了,但為了自己的子孫,為了天下蒼生百年大計,劉邦咬牙堅持親自帶兵征討英布,在自己即將走完人生道路之前做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要把什麼事情都交給後代去解決,自己能解決的,應該盡量解決,這就是一個大漢開國皇帝應該有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