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烽火燎原-第二章 渡河第一戰(下)(1 / 3)

第四卷 烽火燎原-第二章 渡河第一戰(下)

趙登禹的戰術成功的讓日軍產生錯覺,黃河現在雖然是冰封時期,但是在冰麵到黃河岸邊也是千米的距離,加上河套的開闊地。這裏是一片光禿的沙灘和河道,如果日軍在河岸高地布兵防守,鐵血第三集團軍向占領河岸得付出極大的代價。

趙登禹與參謀長戴長山最後研究的出的結果就是,對麵新鄉的日軍是原來第3軍的牛津浦一郎中將,由於在平漢路的失敗四個師團隻剩下一個沒有過河的38師團。如果做出強勢進攻的架勢,日軍絕對不敢出戰,這樣就會為第三集團軍全麵過河爭取到時間。等日軍發現上當的時候全軍已經進入正常地區,最主要的是裝甲部隊能夠順利的登上河岸。

很據這一計劃,103師505旅第一團輕裝快速前進,秘密的越過黃河,以最快的速度占領最好進攻的原武鎮,在這裏可以向晉城和新鄉兩個方向隨時發動進攻,在第一團占領元午後505旅的另兩個團也快速跟進,505旅最快的時間做出了進攻的架勢,在日軍做出反應的時候故意讓那個日軍知道過河的是鐵血部隊。

果然牛津浦一郎正式這樣的判斷,鐵血的進攻意識已經深入人心,日軍也不例外,在所有的戰例中鐵血被動防禦的戰鬥很少,幾乎都是在進攻中掌握戰場的主動權。這次突然在冬季最為寒冷的時候越過黃河,明顯的是要借助黃河封凍時間占領北岸一個橋頭堡,這樣的話鐵血的進攻一定犀利非常。

恰恰是第一團占領原武的舉動更讓牛津浦一郎相信自己的判斷。讓這個行動順利實行的還有一個意外就是第一軍司令筱塚義男中將,他的自大和不服讓他也想利用鐵血的進攻意識,死守新鄉晉城一線,逼迫鐵血向西進攻,把鐵血拖到運城萬榮一帶,這是黃河轉彎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個死角,如果鐵血第三集團軍真的攻占這裏就進入了必死之地,隻要日軍能在兩麵包圍第三集團軍就算趙登禹插上翅膀也飛不出日軍的包圍圈。

筱塚義男的算盤不錯,可是他沒有想過的就是第38師團和20師團能不能擋住鐵血的進攻,一旦兩個師團的堵截失敗鐵血不但能占領新鄉繼而就會向北攻占鶴壁,那個時候第三集團軍就會背靠太行山脈,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

筱塚義男的算盤是建立在鐵血這次北渡黃河的兵力不會太多的基礎上,能讓日軍上當是有太多的原因,錢永貴的功勞都能算上一點。因為濟南問題讓日軍的特務組織遭到毀滅打擊,鐵血的高層秘密河南獲得,這這次鐵血擴軍日軍就不知道。筱塚義男還是按著原來鐵血六個軍的兵力來計算。哪裏知道即使不算上朝鮮的三個軍,鐵血已經達到了八個軍的兵力。更加不會相信齊天龍敢把六個軍的兵力全部派過黃河。在新鄉當麵就是一整個集團軍的編製。全部過河的話兵力已經超過了當麵的日軍兩個師團。

在正常的情況下鐵血兵力弱於日軍一樣取勝,何況現在兵力已經超出了日軍的力量。按著齊天龍一開始的打算把裝甲部隊組成一個獨立部隊是想效法德國的閃電戰,快速的突破日軍占領區,打垮日軍的戰爭意識和信心,經過這麼長時間後齊天龍發現自己的想法想當然了。德國是進攻方,是侵略部隊,是沒有任何顧忌的,而且法國到北非都是平原占多數,再有一點就是英法部隊的抵抗意識沒有那麼強烈。很多城市也沒有向中國一樣建有城牆。這種千裏躍進的快速攻擊根本就不能實現。

反倒是日本人的戰術對鐵血更加有利,那就是把裝甲部隊配屬給陸軍步兵部隊,用於快速強攻,遠距離迂回阻截和快速追擊,這樣一來強大的裝甲能力和快速的機動能力讓日軍守也守不住,跑還跑不了。經曆了這麼多次的大戰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

這次整頓軍隊齊天龍就把裝甲獨立師分開成為五個部分,每一個集團軍給配屬一個裝甲獨立團。這樣進攻部隊就有了攻堅的能力。隻留下一個裝甲團擴編成裝甲旅,配屬軍團的直屬力量,用於機動作戰。而這次的整編後鐵血的兵力和兵種分配更加合理。因為有步兵配合作戰,裝甲部隊不需要那麼多的步兵裝甲車和自行火炮。

因此現在各集團軍的裝甲團叫做坦克團更為合適,因為原來是兩輛裝甲步兵車配合一輛坦克,現在是三輛坦克才配屬一輛裝甲步兵車,主要是用於攜帶配件和機械修理士兵以及必要的快速配個追擊時步兵速度慢的原因。

趙登雲的計劃成功讓日軍為了阻止鐵血向前的攻擊,把兵力布置在遠離河岸的新鄉焦作和晉城一帶,為集團軍全部上岸進行集結留出了空間。

當鐵血第三集團軍源源不斷的開上河岸迅速占領原武周圍的時候,筱塚義男後悔的要死,要是利用一個師團的兵力完全可以把鐵血先遣團打退,進而占領黃河岸邊的高地,就會把鐵血部隊消滅在黃河寬闊的幹枯河道上。現在鐵血已經占領了原武周圍的地方,筱塚義男現在後悔也沒用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兩個師團能守住新鄉和焦作。把鐵血第三集團軍逼入死角。

經過了三天的時間,就在筱塚義男明白過來的時候,牛津浦一郎和田七一郎也都明白失去了最好的時機。剩下的隻有死守現在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