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或許沒有希望,但是對於死守陣地就連牛津浦一郎少將也都有信心,日軍以聯隊為編製的逐段堅守還是沒問題的,不管怎麼說,牛津浦一郎並沒有和鐵血的部隊親自交過手。20師團的田七一郎更是不相信鐵血會攻破他的防線。20師團是日軍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都是百戰老兵,戰鬥力跟第一師團和第6師團這些部隊一樣。士兵大多都是長野縣的人,還有一部分東京的人,這支部隊一直在朝鮮駐紮,隻是中國戰場上的變化讓兵力越來越緊張,朝鮮相對的穩定很多,為此關東軍司令部調19師團,20師團有強悍戰鬥力的師團調入中國戰場。便有了華北方麵軍第1軍序列。這次筱塚義男聽說鐵血部隊渡過黃河,抱著消滅鐵血部隊的心思決定讓20師團增援新鄉。決心把鐵血第三集團軍逼進運城一帶圍殲。
田七一郎現在把指揮部設在晉城,主力39旅團進駐焦作,40旅團駐澤州,在這一代構築陣地防止鐵血的進攻,在向西就是王屋山,這裏地勢險要,山高無路,鐵血想迂回都不可能,隻要守住這一條戰線鐵血進攻部隊就毫無辦法。焦作的東麵就是39師團的250聯隊,獲嘉是252聯隊,新鄉是253聯隊和騎兵聯隊以及炮兵聯隊和輕重兵聯隊。延津和封丘是獨立第3混成旅團可以說防線固若金湯。
當所有調動都結束的時候趙登禹下達了總攻的命令,之所以不急著進攻,趙登禹就是讓那個日軍建好防線然後在進攻,剛剛渡過黃河,軍團長可是說了今後鐵血過河部隊全靠自己,沒有補給和必要的支援,能不能打開局麵就看自己的能力了,當初軍團長以幾百人的一個獨立大隊能在太康打出一片天地,現在趙登禹轄一個集團軍六萬部隊要是在這裏還站不住腳,不能解決問題,那還不如幹脆自殺的了。
他要用一場強悍的戰鬥讓日軍膽寒,讓日軍知道進攻自己的地盤就是找死,現在趙登禹已經把新鄉左右的地方看做是他的地盤了,要是讓筱塚義男知道準得氣死。
103師在左,104師在右,第五軍在中間三路大軍同時發動進攻。趙登禹並沒想讓三個方向都能同時突破日軍的防線。但是現在的三支部隊誰也不想落後於人,更何況趙登禹也沒有下令那個部隊是主攻部隊。
根據情報部提供的情報,103師當麵的部隊是日軍精銳的20師團,103師師長孫孝廉可不在乎,自己原來也就是是一個小兵,隻是老父一直希望自己能讀書當官,所以給自己起了孝廉這個名字,可是書是讀了,父親卻死在了日軍飛機的轟炸下,滿懷仇恨的孫孝廉棄筆從戎,當上了兵,在鐵血他這樣有文化的格外受重視,和日本人的仇恨更是被鐵血看好,因此是第一批進入軍政大學學習的士兵。
孫孝廉的運氣也不錯。離開軍政大學後隻是一個見習排長,但是作戰勇猛,頭腦靈活的他不斷的立功,說是運氣好是因為不管多麼殘酷的戰鬥,孫孝廉沒有受過嚴重一點的上,他帶領的手下也是消滅日軍最多的部隊之一,也同時是傷亡最小的部隊。一路飆升讓和他同期畢業的軍官都嫉妒。還有一點好運氣的就是這段時間以來,鐵血不斷的擴充軍隊。因為連著往朝鮮調走三個軍,在四個軍的基礎上擴編三個軍,部隊幾乎膨脹了兩倍,快速擴編的結局就是部隊軍官奇缺,很多低級軍官一夜間就進入到高級軍官的行列。孫孝廉這個在戰場上升到營長的人在幾次之後就變成了現在一個師的師長。鐵血在軍官培養上是下最大力氣的部隊,軍官幾乎個個都是在軍校畢業的學生,最次的也是接受過短期的軍事培訓班,因此在這麼急速的擴軍當中戰鬥力才沒有下降。
同時擔當104師師長的古正雄是高孫孝廉高兩屆的畢業學員,參加的是短期培訓班,戰鬥時間比孫孝廉長不少,因此沒事的時候老是笑孫孝廉是學生兵,動動腦筋打個巧仗還可以,硬仗是不行的。
古正雄說這話是有原因的,因為孫孝廉不喜歡硬碰硬的戰鬥,更喜歡用一些古怪的戰術,每次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他這樣的軍官鐵血是十分看重的,就連齊天龍也知道有這麼一個愛動腦筋的師長。古正雄正好相反,喜歡堂堂正正的對戰,他手下的士兵單兵戰術十分過硬,戰術配合也是一流的,在攻堅戰的時候,裝甲部隊都願意和古師長的部隊配合,說是這樣的仗打得痛快。不過每次戰鬥都是傷亡大一些,但是還是有很多士兵喜歡跟著古正雄。
兩支不一樣的部隊編在了一個軍裏麵結果可想而知。作為三軍參謀長的林忠漢怎麼會不知道,特意的把兩支部隊編到一起就是讓他們多多的互相學習,同時競爭。
今天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趙登禹讓兩個師分別攻擊一左一右兩個敵軍陣地。按著規定集團軍司令部是不用過河的,但是趙登禹卻一笑置之,對麵的日軍他並沒放在眼裏。原來的時候就敢和日軍對著幹,現在憑自己現有的兵力會怕日本鬼子嗎。毅然把集團軍指揮部設在了原武,這讓軍部和師部都向前移動。師部已經快接近前線攻擊出發陣地了。這要是日軍知道來一個反撲後果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