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牧師和女兒回到江城,尹懋和餘哥回到宣恩,這場事算是結束了。鮑牧師沒有達到目的,原因就是心直口快,完成了牧師應該完成的任務,但是,沒有機會接觸到災民,算是一種遺憾。這事如果放在齊老師身上,可能效果不同。因齊老師不會談及自己的身份,也不會宣揚神的名,她能做的,就是明哲保身,有可能的話,可以升官發財,到政府機構,旱澇保收。
尹懋問:“聽劉小姐說你發燒了。現在好點沒?”
“好了。謝謝關心。”
“估計好了,領導在,可能就不行。”
“沒錯,領導在,壓力大,她們一走,我就輕鬆了。不過,像這種事,估計不會再發生了。”
“這個也難說,黃主任沒地方可去,她很喜歡豬蹄膀,她喜歡吃,就會到內地來,沒人做,就會讓我去做。”
“誰讓你有這門手藝呢?我不會做,就不會找我。”餘哥插話道。
“藝多不壓身,我是家中排行老大的,不這樣,怎麼能行?再說,我很喜歡吃,就喜歡做,做的不好吃,我自己都不想吃,別人怎麼會喜歡呢?”
“難怪你這麼胖呢?敢情都是吃出來的。”餘哥說。
他倆在調侃,德誌覺得無聊,不再插話,加上發燒之後,還沒徹底好,懶得多說話。他的心思還是想怎樣通過自學考試,將《國際經濟法》給考過。要知道,這門功課比較難,已經考了七八次,每次考試,都差那麼一點。
考過了《國際經濟法》,就剩三門功課了,這樣,離領取本科文憑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還有,現在的人都喜歡速度,行車速度,吃飯速度,還有學習速度。有些事不能追求速度,而是要注意厚度,所謂厚度,就是要加強質量,不能以偏概全。
學習基礎要打好,將來學習的房子越蓋越高,就不會坍塌。基礎不牢,就會出現搖擺現象。一旦遇到風雨,就會倒塌,不僅自己受損失,別人也受到侵害,就有無窮無盡的麻煩事。
從談戀愛的時候,德誌開始考《國際經濟法》,到現在還沒考過去,可能要考到胡子白都沒辦法過。
再說,德誌在學習上沒有吝嗇時間,可能方法不對頭,學習起來總感到很輕鬆,人家都說,學習學到頭疼,才算學好了。如果沒有學到頭疼,就不算學習。
不知道人為什麼喜歡自虐,這種自虐仿佛是中國人的首創,並且一直在發揚光大,並且後繼有人。這種自虐讓很多人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對現實的不滿。
德誌生長的家庭環境是沒有正能量的,總是負麵的東西在包圍,讓德誌缺少自信,這個自卑,一直到德誌上班,都沒有得到消除。不是不行,是和別人想比,總覺得技不如人,怕人恥笑。實際上,這個世界人都很忙,甚至沒有人在意你的存在,視你如空氣,更別說會注意到你的心裏的變化,你不說,不突出自己,不表現自己,人家根本不知道你,也不清楚你的想法到底是可用還是不可用。
生病不是好事。但生病讓人知道人的弱點。還有,生病可以讓人清楚,健康的重要性,平時就要注意養生。不能違背自然的屬性,幹一些隨心所欲的事情。
黃主任一行走後,劉小姐發來短信表示感謝,這一段時間宣恩的同事細心照顧,是基督徒的榜樣雲雲,說了一大通的好話,簡單兩個字概括“謝謝”。
德誌懶得回短信。尹懋喜歡回短信,就說:“你們都回了嗎?”
“沒有。”德誌斬釘截鐵地說,不需要廢話,因為言多必失。
發短信是這樣的,德誌很清楚,每次發短信,劉小姐喜歡用群發,特別是餘哥和德誌,必須分開發,因為餘哥不喜歡交流,有事喜歡悶在心裏,不想尹懋喜歡說,好事壞事都藏不住,德誌試了又試,覺得不能對尹懋全拋一片心,推心置腹的結局是,尹懋將你背叛得無地自容,甚至不惜添油加醋,平添許多材料,看似很有道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的。
這種過分的熱情,已經越界了,連一個人所有的隱私都暴露無遺,因此在尹懋麵前,一定要懂得有所保留,否則,苦果等著你一個一個品嚐。哪怕被尹懋看出來的秘密,也要打個馬虎眼,不要說實話,因為走某些方麵,尹懋具備賣友求榮的嫌疑,甚至踩著同事的肩膀往上爬的,要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經驗,德誌沒看到豬跑,但吃過豬肉。
德誌從來不發威,也沒人把他當成病貓。他自有基礎,對於一些事情,難以應付,他有上帝,對於一些難題,他有智慧。這些,都是從學習中得來,更重要的,德誌懂得謙卑自抑,懂得向上帝要這些比金錢還重要的東西。
餘哥說:“奇怪了,劉小姐偏心,沒有給我發短信,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