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初露鋒芒-(十八)後衛陣地(1 / 3)

第二部 初露鋒芒-(十八)後衛陣地

(十八)後衛陣地

小澤大佐親自帶領的一千鬼子,正跑步前進在一條山路上,看到部隊前進的速度仍然達不到自己的理想速度,立即命令:所有的包袱全部丟下,隻帶彈藥和一天的幹糧。他的信心十足:就在一天之內,突襲212團後方,配合前麵進攻的主力部隊,再次重演上次的輝煌戰例。

又跑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可以看到霸王坡上的國軍軍旗了。小澤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嘿嘿,戰術思想落後的國軍又將自己擺成了一字長蛇陣,這次我不僅要正麵突破,還要來個背後包抄。

"報告,我們的背後發現了大批的鬼子兵,看樣子快有一千多了."一個士兵非常慌張地跑了過來,報告後衛連長.

“你說有鬼子?有一千?”這位連長拔出了駁殼槍,說話的聲音有點顫抖。“鬼子不都在進攻前沿陣地嗎?怎麼都跑到後麵來了?”

“通信兵,快去報告團座,有一千鬼子進攻後衛陣地,後衛連正在依托陣地死守。”這位連長掉頭下達了命令。

“兄弟們,快進戰壕,給我瞄準了鬼子狠狠地打。”

就在這一群國軍士兵蜂擁進入戰壕的時候, "轟轟”的幾聲,鬼子的擲彈筒開始向後衛陣地上轟擊了。七百多鬼子端著刀槍,殺氣騰騰地向陣地上撲了過來。在距離不到200米的時候,這位連長命令陣地上所有武器全部開火。

“噠噠噠——”陣地上輕重機槍的火舌,一下子就將最前麵幾十個鬼子掃倒在地。鬼子兵們迅速臥倒,用手中的輕機槍、步槍和擲彈筒還擊,有一個重機槍陣地被鬼子的火力壓製住,正副射手都陣亡了,這時一枚榴彈又光顧了這個陣地,一下子就將陣地裏的其它彈藥手炸的血肉橫飛。

"媽的,鬼子的擲彈筒怎麼打得這賊準?"一個國軍戰士的胳膊被彈片劃傷,鮮血混著灰土流了出來.

但是,大部分的輕重火力由於未遭到鬼子炮火的襲擊,還是給進攻的鬼子造成了極大的傷亡。當然,鬼子這樣的衝鋒極不符合他們的作戰慣例——鬼子一般都是先試探進攻,找到國軍的火力點,再用炮彈或擲彈筒消滅後,再進行衝鋒,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但是小澤這次沒有選擇這種戰術,而是直接命令部隊務必一戰拿下後衛陣地:這樣可以迅速地衝向霸王坡主陣地的後方,節省時間,避免國軍的援兵到來,造成戰局被動。在戰場上,有時候短短一分鍾就足夠決定一場戰役的成敗!

“重機槍,給我壓製鬼子的擲彈筒和輕機槍!”

國軍的重機槍迅速調轉槍口,將兩個彎著腰給擲彈筒裝榴彈的鬼子打趴下了。而其它的鬼子兵也被迎麵而來的彈雨打的頭都抬不起來,更談不上衝鋒。

其實,重機槍配在第一線,不但能發揮火力,還有一個重大的心理激勵作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由於重機槍殺傷力極大,又被稱為“魔鬼的畫筆”,,是交戰雙方優先摧毀的目標之一。在“淞滬戰役”中,日軍常常調用戰車防禦炮來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重機槍。

目前,李國強的212團配備的重機槍是二四式,仿馬克沁,是一種水冷式、250發帆布鏈帶供彈的重機槍。

早在1915年2月,金陵製造局仿製成功了德國七九馬克沁重機槍,並取名『華寧』,一共造成6尊。大沽造船所也在1917年仿製出所獲得德國新式馬克沁重機槍。1934年前後,德國兵工署贈送馬克沁式重機關槍之全套工作圖樣,由此更改了一些精度及公差,定名為二四式七九馬克沁重機槍。並不像一般中外文件所說的,因德國贈送圖樣,才有二四式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