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平淮南征巴蜀 第二十三章 柴榮當政(1 / 2)

開運五年(949)的九月,開封城外四麵八方都是金黃的稻浪,在農業學校學生們的督促參與下,農民們已經開始收割占稻了。

“今年雖然水旱蝗災都有,但農業學校的學生們指導得力,興修的水利開始運用,算下來,也算是個豐收年啦!”站在新修的宋門城樓上,柴榮看著自已執政的成果,頗為得意,撫摸著冰涼的城碟,想想這兩年的酸甜苦辣,不由也是感慨萬千。

石重貴端坐在城樓前,笑道:“君貴治理天下,當真使得,就是嘛。。。。。狠了一點,從朕那裏刮走的油水,要不要先還回一些來啊?”

此言一出,陪同的樞密院諸人都忍不住笑了。兩年前石重貴決定要興修水利,大種占城稻之時,柴榮上表說興修水利,耕田種稻都需要雇傭大量農夫,國家府庫之中都空虛得可以跑老鼠了,實實在在拿不出錢,請皇帝把內帑交出來使用吧!

柴榮膽大包天地向皇帝要私房錢來公用,堪稱驚天動地,石重貴居然也乖乖地說那你們來拿吧,更是日月無光。在群臣驚愕的目光之中,柴榮毫無顧忌地動用了數百輛大車,數千民夫,大大方方地打開內城城門,民夫車輛如流水般進出,把石重貴一枚錢一粒米辛辛苦苦攢起來數百萬貫銅錢,幾千斛金珠寶貝,近萬百石糧食用了五天五夜全部運進國庫,臨走還咂咂嘴說可惜潘屠夫守城時燒毀了近十萬石糧食,不然還要再運一天。

這麼大一筆巨大的財富進了國庫,讓許多人垂涎三尺,紛紛伸手。柴榮稟明皇帝,調趙匡胤派兵將國庫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並由樞密院職員負責進出調度,明令除了有樞密院的條子外加皇帝的鎦金大印,誰也別想從國庫裏調走一粒米一枚錢!國庫每月核對一次數目,若有誤差,一石米以下,一百文以下,擔責者打三十棍,兩石米二百文,打五十棒,若是再超,不問原由全部棄市!

樞密院的條子,皇帝的大印,這兩個條件完全堵死了所有對國庫的想入非非,就算是石重貴自已,沒有樞密院開出的條子,拿著個大印也是白搭,根本就調不出一文錢!反過來樞密院遞上去的條子,石重貴就得用印!柴榮的強硬引起了朝野攻訐,飛短流長,說什麼的都有,然而柴榮壓根不在乎,我行我素,而石重貴躲在深宮之中和新娶的貴妃親熱,對外麵的各種流言都像聾子一樣,一個字也聽不到!

對於占稻的播種,柴榮作了精心安排,有抓有放,對於黃河以北各州,放任自流,除了一些鼓勵的話之外,一分不給,對幽州的韓延徽和大同的吳巒,因為這兩人有皇帝無條件的信任,外加盧龍節度府和大同節度府特殊的軍事地位,樞密院是大拍馬屁,誇得天上有地上無,濟世安民經天緯地,實話就一句:現在河北困難,國家也困難,朝廷不征稅不給錢,你們先自謀出路行不?當然作為交換,官做得也挺爽,凡事可先做後報,宵小可先斬後奏,屬官可先任後請,樞密院都會發詔令給予承認,朝廷這裏,隻是報個備.

對於經濟發展模範區----青州的翟光鄴,樞密院也是相當的客氣,說我們這裏有些稻種,旱澇保收,你們青州模範區要不要試試?不要幹擾小麥的種植,在靠河靠湖的水邊種些就行,看看效果如何?

對由於石重貴英勇奮戰沒有受到波及的黃河以南地區則是強製推廣的重點,因為這個地區耕地廣大,河流也多,絕大部分稻種和農業學校學生都派往這個地區,絕大部分水利都在這個地區興修,柴榮毫無顧忌地在各州縣張榜引導農民們種稻,農業學校的學生們在樞密院的授意下明裏暗裏地告訴農民們種得好有獎,種得壞了,柴使君手裏糧食,不夠吃柴使君給你們補!不願種的,餓死不理!各州縣長官,能種者上,不能種者下,種壞者罰!誰敢對種稻事務說三道事,陽奉陰違,樞密院一個條子下來就讓你丟官滾蛋!

在手握大量錢糧的樞密院的全力支持下,占城稻種植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黃河以南大麵積鋪開種植,盡管第一年經驗不足,但居然還是將將可以維持住農民的生計,國庫中除了銅錢如同流水價般用於水利工程支出之外,居然不需要調撥多少糧食去補充農民的損失,在召集各地農業學生骨幹總結了結驗,並重獎了數百名種稻積極戶之後,第二年幾乎所有能種上稻子的田地都種上了,並且在一些比較陡峭或貧瘦的土地上,農民也撒了幾把種子博一博收成。

在與水災旱災蝗災在鬥爭中,農業學校的學生們始終戰鬥在抗災保收的第一線,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解決問題,水利工程的興修極大地緩解了水災旱災造成的損失,對於蝗災,農業學校的學生們除了用人撲打,用火把燎烤之外,還大批飼養了鴨子,用於在稻田間吞食蝗蟲,既滅了蝗,養肥了鴨子又能食用,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