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開運五年的九月,黃河以南各地都傳來的豐收的好消息,占稻長勢良好,預計少者畝產二石,多者能達三石,黃河以南的糧食總產,大約能到近三千萬石,差不多都能供晉國全國人口食用了!
在黃河以南搶收占稻的同時,青州傳來消息,經過一年試驗,兩年推廣,青州今年的占稻出產量大約在一百多萬石,這還是在不影響麥田生產的情況下得到的,務實的翟光鄴指出,雖然占稻的口感比之小麥確實差些,但是農民們也很高興,比吃樹皮白土草根填肚子可好上天去了!鑒於占稻的耐澇耐旱,種植容易,出米量大的特性,青州打算明年擴大種植麵積,騰出一些低產麥田來種稻,因此向中央政府請求撥付稻種,提早做準備,翟光鄴甚至提出,如果中央撥稻種困難,青州方麵可以用同量的麥子來換稻子!
與此同時,幽州的韓延徽出上表中央,請求撥付一些稻種,嚐試在幽州進行種植。
黃河以北的各州,已經組織百姓把戰亂丟荒的耕地複耕了一遍,但產量還是較低,一畝幾鬥的產量吃不飽肚子,隻能去啃青草樹皮,由於中央政府這兩年的不作為,已經開始出饑荒的現象,不少縣已經向朝廷上表,表示開始餓死人了,出現了大批災民,正在向幽州,青州等年景較好的地區遷移,不排除遷移過程中會出現暴動之類“不忍之事”,為了大局著想,朝廷還是要趕緊下撥錢糧,最好還加上種子耕牛,以備來年種糧。
手中有糧,心裏不慌。大把糧食在手裏的樞密使柴榮發條子給青州,幽州,請這二州長官先就近對黃河以北的諸州縣進行救濟,朝廷稍後會以稻種作為補償。
靠近淮河的徐,宿,穎,蔡,申,隨,複州的官員上表,說南唐的淮南地區發生的災害,百姓們聽說北方豐收,紛紛攜家帶口北逃,邊境州縣已經接收控製了近兩萬人,據說災害嚴重,估計如果不加製止,逃亡前來的人口能夠達到十餘萬。柴榮下令說天下百姓,俱是吾皇子民,聞吾皇有大道德,遠來投奔,豈有拒絕之理各州縣允許南唐百姓入境就食,同時施行以工代賑,讓入境的青壯年以修繕水利工程做工來抵扣糧食耗用。
待到十一月,黃河以南糧食全部收儲入庫,諸事大體已定,柴榮派員赴產糧區趁著農閑督促各地修複和開辟水利工程之後,騰出時間,把黃河以北除幽州,青州以外的各縣長官分批召到開封開會,聽取災情報告,要求提供賑災辦法,還有來年的耕種計劃。對於能掌握地方情況,吏務熟悉,精明幹練的縣令,當場給予鼓勵或獎勵,許諾除了幽州,青州緊急發放的第一批援助之外,會有朝廷的後續支持,好好幹,並安排樞密院一日遊,體驗一下跟著柴使君的前途是多麼的光輝燦爛。
對於隻坐在縣衙裏混日子,對下麵民情災情一知半解甚至雙目如盲,不知道該怎樣賑災,對耕種也是兩眼一抹黑的縣令,則是痛罵一頓,命令馬上交出官印,除下烏紗,送財政學校民政係主任景範處回爐再學習,以結業成績為準,再重新分配工作!這一類庸官的出缺,由各地抽調已經有大約五年地方工作經驗的第一屆財政學校學生中表現優異者充任,選調學生立即啟程來京接受官印赴任!
柴榮此舉立即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之前借著強推占城稻種植的東風,柴榮把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各地縣官都以種稻考核為名,通通挑選清洗了一遍,文武百官雖有怨氣,但樞密院是假天子令種糧解天下饑,誰也不好說話,但現在柴榮居然把手又伸到了黃河以北,終於讓文武百官們忍讓不住了,如此下去,這大晉是姓石還是姓柴啊?!
一個個表章堆到石重貴的禦書房裏,都有數百本,十幾堆,都是一人多高,但昏饋的皇帝似乎對新冊封的貴妃十分的癡迷,天天縮在深宮之中,玩一種叫做“籃球”的不知所謂的遊戲。
眼見柴榮勢焰熏天,為所欲為,充滿了正義感的馮道和桑維翰終於忍不住,借口探望李太後,混入宮中,直趨禦花園,堵住了昏君,一個抱住大腿,一個扯住了袍袖,聲淚俱下,涕淚交流,以滿腔熱血嘶吼道:“聖上啊,且看今日之朝廷,是誰家的天下?!”
“爾等若能交出兩千萬石糧食,黃河南北由卿安插!”石重貴淡淡地吐出一句話,讓兩名忠耿老臣瞬間化身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