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爭鬥之中,太子占了名正言順的優勢,一眾老臣都上了折子,太子既是儲君,為先帝分憂處理國事本就是理所應當之事,因而最後被先帝派去湖北賑災的,是太子。

太子前往湖北沒多久,就寫了一封折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到了先帝手上。

這封折子,又揭開了另一件足以震驚朝野的貪腐案。

先帝先前下了令著人從浙西調集糧草送往湖北賑災,可太子到了湖北之後才發現,被送往湖北的糧草了了無幾,因為糧食太少,湖北的災民甚至被餓死了不少,太子大怒之下徹查,卻是查出了一樁大案。

戶部侍郎郭恒勾結直省官員循私舞弊,不僅私吞鎮江等府的賦稅,還盜賣官糧!

當時正值秋收,浙西秋糧收獲之後還沒來得及上繳,也正是因為如此,先帝才會下令從浙西征調糧草賑災。

浙西秋糧本該有四百五十萬石,留在糧倉裏的卻隻得一百多萬石,這一百多萬石還被人用新糧換成了陳糧,精糧換成了糙糧,真正運往湖北賑災的更是了了無幾。

在這樣的情況下,災民會被餓死,著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郭恒隻是個戶部侍郎而已,他哪裏來的膽子做下這樣的大事,他就不怕被發現了之後被夷九族嗎?

而郭恒等人盜賣官糧,私吞稅賦,那麼多的銀子,又去了哪裏?

最重要的是,郭恒,以及與他勾結在一起犯下此大案的人,都是端王一黨。

太子既然查明了此事,自然不可能按下不提,在送了折子進宮之後,京城就有不少朝臣知道了這件事,一時之間,舉朝皆驚。

端王黨這樣瘋狂的斂財,為的是什麼?

這是再顯而易見不過的事。

因為這個案子牽連太廣,就算先帝有意為端王遮掩,也不可能壓得下來,而當時又正值災,正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災民知道他們之所以餓肚子,不是因為朝廷不作為,而是因為端王一黨盜賣了官糧,自然憤怒非常,若不是太子及時安撫,又緊急從另一處糧倉撥了糧食過來,隻怕就要引起民變了。

等到賑災結束,太子自然立下了極大的功勞。

而端王則正好相反,因為郭恒一案罪證確鑿,無可辯駁,便是工部貪腐案,最後也被查出與端王有牽連,先帝大怒之下命人將端王禁於端王府之中。

這般大的案子,端王最後隻是被禁足於端王府,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先帝到底有多疼愛端王了。

那之後的一段時間,端王黨老實了下來。

在許多人眼裏,端王犯下了這樣的大錯,必定與皇位無緣了。

但端王還有皇貴妃華氏這個生母,竟是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功夫,就又差點翻盤了。

自從兩件貪腐案之後,也不知是不是怒極攻心,先帝便一病不起,太醫在禦前,湯藥喝了一碗又一碗,病情卻始終不見起色。

便在此時,皇貴妃華氏不知道在哪裏打聽到了一個民間偏方,道是以親生子的心頭血做藥引,可以讓先帝快些好起來,隨後便傳來消息,被禁於端王府的端王自知罪孽深重,但他對先帝的一片孝心卻是地可表,願用自己的心頭血來給先帝做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