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泛湖的雨 共和的雲(1 / 3)

“說實話,我沒想到此時此刻你能來。”年輕男子淺啜了一口杯中的綠茶,濃濃的雙眉極盡舒緩,誠懇的說道。

他的麵前坐著一個身穿複古的沉香繡羅長裙的女子,淡黃色的薄紗從發間垂下,遮住了她姣好的麵容。而女子透過這道隔絕了外人窺視的麵紗看著年輕男子,不以為意的說道:“我來這兒…有何不可?”

年輕男子一愣,露出一絲苦笑:“現在可是戰爭時期,而你的身份,你可知道一旦被泄露出去,半小時內這裏會來多少部隊…皇貴妃娘娘?”

宮裝女子微微一笑,她的氣度雍容典雅,右手輕撚著茶壺,往麵前兩排圓口紫砂茶杯摻著水,口中說道:“這四周可都是你的人,他們如果要來抓我,僅隻兩個團的兵力…那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我知道,你的手上可還捏著什麼讓他們顧忌的東西…”

“影子憲法。”宮裝女子肯定的說著,忽然抬眼看向麵前的男子,似要直視進入他的內心。

年輕男子苦澀的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差點忘了,她也在你們這一邊,這麼說來,我的底牌都在你們掌握中了。”

“距此千裏之外,台爾莊會戰已經到了尾聲,聯盟軍隊占領了市區大部,正在清剿抵抗的共和軍殘餘。經此一戰,西南、西北門戶洞開,你所效忠的國家,現在已經如同這泛湖,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就連那些手握軍權的地方大佬們,此刻都在暗地裏為自己找著出路。因此這共和五十七年,很快就會成為共和末年,而永遠被曆史塵封!”宮裝女子姿態優雅的將杯中的水似天泄銀河般倒在了身前花盆之內,她的麵色安詳平靜,說的話卻字字誅心。

“聯盟軍隊很快就會打到這裏了,大局已定,人力無法挽回。跟我北上吧,他需要你,我也需要你。”宮裝女子從她飄逸的長衫中伸出手來,輕輕搭在年輕男子的腕上。

“北上?”年輕男子並沒有躲避那隻伸過來的手,而是反問了一句,“昨天的新聞看了嗎,聯盟軍司令部對鳳穀嶺慘案的傲慢推脫,我想知道那位年輕的陛下,是如何庇佑在他治下的臣民們的?”

宮裝女子輕歎了一口氣,說道:“他的性格,你也是知道的,若非迫不得已,他會如此忍辱求全嗎?西南西北戰事未停,南麵上那些人又在籌劃著所謂的還都金陵,海那邊的東瀛國也一直向合眾國叫囂著要參戰。剛則易折,有些時候,有些事,不由得我們不暫時低頭。”

宮裝女子頓了一頓,垂眉權衡著什麼,忽而又抬起眼來說道:“合眾國和東瀛的人都不想見到這個國家還是一個統一的政權,他們希望三國分立,至少也要是南北朝劃江而治的局麵。但是他…一直在著手準備著,因此他需要你的支持。隻要你跟我回去,我們都支持你實現自己的抱負。”

“在黃龍旗的庇佑之下?”年輕男子自嘲的笑道。

“一等廣望公,主持特別事務部。”

對方已將自己此行目的原原本本說了出來,麵對著高官厚祿的承諾,年輕男子此刻卻不再言語,而是側過頭去看向了窗外,在泛湖上空那愈下愈烈的雨。

……

泛湖位於太北省省會博寧市,與餘杭省西湖並稱為共和國兩大景致最為優美的湖泊,素有“南西湖、北泛湖”之稱。但與西湖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底蘊不同,泛湖成湖僅數百年曆史,據說“五代十國”時太北十年中有九年大旱,靠天吃飯的農業耕種遭到致命打擊,地廣民貧,因此各地的割據勢力雖如飛火流星一般交替,但始終對太北這大片無人無糧的疆土視為雞肋。

直到後來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據說早年時候曾駐紮太北,在一次率兵與北漢國的流匪作戰時受到重傷,生命岌岌可危之際被當地信奉黃老之道的道人所救,並觀其氣象贈有“龍蜒飛升”之偈語。而後趙匡胤果然率兵南征北戰、平漢滅吳,成為後周國兵馬實際掌權者,因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趙匡胤將太北視為自己的“龍興”之地,下旨每年從國庫收入中劃撥一部分充入內庫,其中之一作為“封樁庫”,用於勵精圖治、整經習武、有朝一日從遼國手中收回被占的燕雲十六州;其二則為“太北庫”,專用於在太北以泛湖為基,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開設官學。由於宋朝曆代皇帝皆信奉道家學說,講究尋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泛湖的最初規劃及其後發展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曆經宋、元、明、清幾代的發展,逐漸成為融湖光山色美景、亭榭樓閣廟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留下了曆代名人的墨跡。

不同於南西湖周圍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北泛湖與人世間名利場始終隔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幕紗。雖然未用高牆將整個湖泊與外界隔離,平常也有許多普通人家來此遊玩賞樂,但湖畔上那些建於曆朝曆代的各式建築卻常年都是大門緊閉,還掛上了“遊人謝絕入內”的暗紅色警示牌,讓人無法對其內部窺視一二。

這種現象並非現在才出現。

不知是何原因,自前朝開始便不再允許官家和民間在泛湖周圍十裏之內新建屋舍,因此除了清朝中葉之前在湖邊幾處有石灘的地方所建建築之外,整個泛湖周邊留下了大片綠樹成蔭、鳥獸結群的原始風貌。迄今為止三百餘年,唯一例外的隻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時期,在泛湖西南角一處依山伴水的半山腰上,有人新建了一座木舍,也不知道其主人究竟有何通天的手段,竟然能夠獲得當時皇帝的許可,在這處皇家也沒有染指的風水寶地掛上了對外營業的牌照。而其經營的項目既非西樂,亦非國粹,僅僅隻是品茗。品的,是此山中泉水;茗的,也是單有此山中風土才能種出的綠茶。據說凡是喝過此店茶水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感到清心明目、煩惱消減,頗有少欲無為而身心自在的感覺,因此外間便將這裏的茶水命名為“忘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