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琴聲如夢(1 / 2)

一盞哥德式風格的落地台燈矗立在屋子的一角,發出淡淡粉紅色的氤氳光色。一架舊式鋼琴擺放在台燈的旁邊,上麵一本翻得有些褪色了的琴譜,打開到了鋼琴王子特萊曼《海之聲》這一頁。

白天救了時雲天一命,自稱葉璿薇的女孩坐在鋼琴前的木椅上,纖嫩的手指扶在琴鍵上,卻遲遲沒有按下去,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

這裏已不是醫院高等病房的模樣,房間要小一些,窄一些,內裏的物品也簡單了一些。在屋子的中間擺放著一張木架子單人床,被子疊得很整齊,棱角分明的就像一塊豆腐幹。床單也是很素的白,沒有什麼多餘的點綴。隻是在床頭放了一本手掌厚的書,封麵印著英國十六世紀環球劇院的燙金背景,書名叫做《十四行詩集》。

單人床的旁邊靠著一個行李箱,箱子打開著,裏麵露出來的不是衣物,也不是女孩兒一般喜歡的洋娃娃,而是一把外觀上看去,頗有些年頭的小洋傘。傘布的顏色已經褪去了不少,傘柄看上去像是十歲左右的小孩子拿的,已經破碎的掉了一塊,完全不能再發揮它避雨的功用,不知為何卻被葉璿薇放進了行李箱隨身帶著。

葉璿薇回過頭去看了看那把小洋傘,臉上露出了回味的表情,眼中也出現了一絲靈動的神韻,似乎想清楚了一些什麼事情,手指很輕、很巧的按了下去。

一鍵響起,空穀回音。

鋼琴隨著葉璿薇按下去的五根手指,清脆的發出了輕繞精靈的自然之音。

特萊曼的《海之聲》是音樂界公認的描繪大海波瀾壯闊場景的佳作,全曲充滿了激昂澎湃的節奏感,卻找不到一處淡淡然如林中散步那怡然自得的自然風。葉璿薇很明顯是脫離了琴譜,而另外彈奏出來的一首曲子。

琴聲悠揚,似穿破了重重迷霧,縈繞在人的眼睛周圍,雖然無法觸摸,但看得分外遠而清晰。

琴聲如夢,點點滴滴滲入人的心田,敲打著仍舊保持清醒的靈魂,為那自小以來便追逐尋覓的夢,在經曆無數個黑夜苦痛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歸宿。

窗戶外是一排長得直挺高蒼的白樺樹,從窗口傳出來的琴聲,便在這裏應和著秋風,嘩嘩作響。白樺樹護著的一條柏油公路上,緩緩開進了一輛大眾s40,停在了樓下的院子裏。車門打開,身穿軍服的中年人從車內站出來,抬頭看著飄揚出琴聲來的這扇窗戶,駐足側耳聆聽著。

這個中年人正是之前和軍區醫院杜主任通過電話的,軍區聯調部部長葉海山。葉海山無論軍銜或者是職務,都滿足了在軍區大院內分一套兩層樓小洋房的待遇。

這裏是塔子山,錦城軍區司令部大院所在地。

塔子山得名於前清時期山上的一座七層玲瓏塔,據說曾是一位上師清修的所在地,因此香火曆來很盛。前朝末年時,巡撫天府的末任總督按照總理衙門的命令,派兵保護居住在這裏的外國工程隊,修建天府第一條出省的鐵路。後來因為總理衙門想將這條鐵路抵押給西方列強,引得天府軍民反對,激起了嘩變,七層玲瓏塔也毀於戰火。天府的這場保路運動愈演愈烈,戰火蔓延到了各省,最終導致了前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