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奕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仰望著天花板,桌上的卷宗亂七八糟的。
“咚咚咚”,房奕把頭放下來,看向門的方向,"進來。"
門一開,一個書生摸樣的少年走了進來,一進來,就流下了眼淚,說道:“縣令,我已經聽張虎說了,您的大恩大德我真的沒齒難忘,小生日後一定報縣令大恩。”
說完,還鞠了一躬,房奕看了看後麵的張虎,張虎點了點頭,還一臉笑意,房奕就知道這個書生是真的孝順的。
房奕卻擺了擺手,說道:“不需要你報恩,我隻希望你能把所學之能用來讓我們的大唐繁榮昌盛。做學問者,應當不拘小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謹遵縣令教誨,小生必牢記於心。"
“你喚何名?”房奕問道。
“我姓楊,字元峒”楊元峒恭恭敬敬的說道。
房奕指著卷宗,問道:“這些都是你做的?”
“是的。”
“那你覺得這一起小孩失蹤案,有什麼疑點?”房奕其實也就隨口問一句,至於他能不能回答上來,房奕也是無所謂。
喝了口桌子上的茶,楊元峒就開始侃侃而談:“每個失蹤孩子的家庭都收到了孩子的一個隨身用品,有襪子或者發帶等等。而且失蹤的全都是6歲左右的,超過六歲的隻有少數,並且男娃,女娃都有。”
等他說完,房奕不得高看他他,但仔細想想,這個是個讀書人也能看出來。
“觀察很細致,好了,你去忙吧!”房奕說完擺了擺手,示意他離開。
等張虎和楊元峒都離開後,房奕仔細的想了想,他決定去那些丟孩子的人家問問,說不定能找到共同點。
說走就走,房奕把丟孩子的人家地址寫在了紙上,揣上紙條就離開衙門了。
本來張虎想跟他一起,但是被房奕拒絕了,理由是他太囉嗦,嘴太快了。
房奕駕著馬遊走在各個村落,一個下午拜訪了13戶人家。
“我家孩子穿的樸素,頭上兩個啾啾,是在玩的時候不見的。哦,對了她手上還有個金豆豆的鏈子,我們家每個孩子都戴過,今年正好輪到這個小妮子。”
“官人啊!你一定要找回我的孩子呀!他那天玩的全身泥巴,我還罵了他一頓,他手上帶了一根紅繩,脖子上有一個金鎖。”
“我家的那個娃,腳上有個金鈴鐺,走起路來,叮叮當當響個不停。”
……
金豆豆項鏈,金鎖,金鈴鐺……全都關於金有關,都是值錢的東西。
“當鋪!”房奕腦子裏就這兩個字蹦出來,他趕緊騎上馬回到縣衙。
縣衙門口,張虎正好在門口和從槐講話,張虎看見房奕回來了,立刻上前把馬牽進馬廄。
“從槐你立刻待人去排查當鋪這類可以兌換銀子的地方,看看最近有沒有人拿著大量的小孩子的金器去典當。”房奕氣喘籲籲的吩咐道。
“是,我馬上去。”說完,從槐直接帶著一些衙役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