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鐵血之路.-200.戰場以外.(3 / 3)

楊嶽斌集群趕在了E國二次計劃前參戰,完全可以擊退E軍,最少可將戰線推進到戰前狀態以取得戰略優勢,但YF等國不想中華帝國占到大便宜.YF並不在意中華帝國戰勝E國,隻是勝利不能來得太容易.不過Y國人倒也公平,如果E國以突襲之勢能將中華帝國打個大敗,Y國人也不會讓E國人猖狂個沒邊兒.像E國這種德性的國家,隨他肥壯起來,危害性肯定比中華帝國大得多.隻是這次確是中華帝國吃了暗虧.

傻瓜都明白,如無絕對必要,中華帝國不可能在對E戰爭進行時得罪YF這等強國.最希望中華帝國大傷元氣的Y國早就準備好了所謂調解團,戰爭剛一開始就分別派往了華E兩國.Y國民眾不允許政府直接幫助交戰任何一方,但對某些掛羊頭賣狗肉之舉不會強烈反對,的確對本國有利嗎!

最可恨的是,Y國人竟然從印度調了一支部隊,打著維持和平的口號到了西域戰場,後世人稱”無恥的現代維和部隊鼻祖”.當然,西方人對強者有著起碼的尊重,這支Y軍”維和”部隊盡量不走中華帝國領土,非要走也和中華軍隊好言借道.不要說中華帝國無法於此時得罪Y國人,就是那頂”維持和平”的大帽子也吃不消.

其實,明白人都看出了Y國的鬼蜮伎倆.西線戰場上,十九師的突然襲擊使第一階段戰役陷於混亂,中華軍隊沒像Y國人指望的那樣落花流水.然後是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出現了,第四集團軍及時趕到,中華帝國將部分戰略主動權抓在了手中.性格上保守嚴謹的Y國人的內心裏就要承認中華帝國是世界第一陸上強國,衷心承認中華帝國在國土周邊沒有對手,E國一樣不行.可是,也隻有E國有削弱中華帝國的實力,何況E國本身也是那麼另人厭煩.不想方設法使這兩個國家打一場頂牛般的戰爭,製造出本國所需要的戰略態勢,那就不是Y國人.後世許多國家民族間的矛盾,罪魁禍首都是Y國人,如中印兩國間的麥克馬洪線.說到後世非洲那麼多種族仇殺,幾個不是歐洲殖民主義造的孽?

當然,至關重要的一點要有把握,華E兩國不會聯合對付Y國.對此,Y國人自信極了,相臨兩個大國間的關係怎麼也不會真正好起來.歐洲幾大強國間是如此,中華帝國與E國同樣如此.而E國的擴張性和殘忍天性使中華帝國對其的仇恨比對遠道入侵的YF聯軍更深.

就這樣,京城的Y國調解團舌綻蓮花,將Y國形容成悲天憫人的和平天使.前線的Y軍”維和”部隊使準備進攻中華軍隊投鼠忌器.底層官兵當然想把Y軍全幹掉,不過一個衝鋒而已.但石達開楊嶽斌等高級將領當然不允許,戰爭和政治就是一對雙胞胎.Y國不一定因此與中華帝國大戰一場,可中華帝國一定不能同時與兩大強國交戰.於是,丟掉了戰略優勢的E軍在Y國人暗助下從容調集軍隊,逼著中華帝國以Y國人的需要擴大著戰爭規模.這就是中華帝國無法第一時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搶奪全球利益的頭號原因,中華帝國不會讓本國人民因戰爭而受苦.E國則不很在乎,與YF聯手對付D國.

Y國人的戰略目的瞞不了誰,卻也難以破解.E國人占了便宜自然不出聲,中華帝國和Y國一直是保持著互相忍讓的敵對關係,根本不指望Y國人安好心辦好事,跟Y國人理論什麼隻會丟著麵子讓人看笑話.對此,載镔笑嘻嘻著說了四個字:正常,正常!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如能一次性決定能源寶庫般的中亞歸屬,同樣是中華帝國的選擇之一,隻要不使國家經濟崩潰,再大的投入也值得.其實,做為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所獲取的利益也未必比中亞更大.何況,事不可為收手就是了,想來E國也不敢打一場傾家蕩產的戰爭.

不過,Y國人的手段不止在戰場上阻撓中華帝國的勝利到來.他們還聯合F國一起提出了另外的要求.這個要求的誘惑力是那樣大,連D國人也以中華帝國朋友的身份參與進來.當然,D國人不像YF一樣是借機要協中華帝國,的確是受中華帝國的飛速發展所吸引.事實上,D國人在之前就提出了YF相同要求中的一部分.所謂一部分,是YF的要求分成三點,其中兩點與D國無關.不過話說回來,D國未嚐沒有同時削弱華E兩國實力的心思,隻是不像Y國人那麼陰恨罷了.

這三點要求為:第一,延長琉球群島的合作使用期限.第二,中華帝國軍隊退出克什米爾和北越.第三,出口艦艇[特別是潛艇]和火炮製造技術.

載镔對這三點要求顯露出了不同的表情.對第一點要求微笑不語.對第二點要求眯了眯眼,鼻子裏哼了一聲,對第三點要求則哈哈大笑.

載镔的大笑是得意的笑,因為中華帝國的軍事技術竟使公認的第一強國垂涎了,這是中華帝國的驕傲.

那麼,重興皇帝對YF的要求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