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鐵血之路.-202.為了標準世界[中](1 / 3)

七.鐵血之路.-202.為了標準世界[中]

202.標準世界[下]

中華帝國決策層在這次會議中達到共識,借此時機推行中華標準.”忍辱負重”,載镔也崇洋媚外了一回,學西方軍政屆為計劃起了個代號.對這個代號,載镔給出了深入人心的解釋:”常說什麼忍辱負重,但滿清根本對不起這四個字,純粹是承受了汙辱得過且過,甚至還在自以為是.這次嗎,趁火打劫的YF的確使我們要忍點小辱,但對於大重卻微不足道……”載镔端起了不知是詩人還是偉人的架勢,揮舞著雙手鼓動著:”顛覆世界,讓世界在中華民族的指揮下運轉.雖說隻是可能,卻足夠我們拚盡全力了……奮鬥吧!”

計議既定,中華帝國相關部門高速運轉起來,談判代表團很快組建,首席代表是1872年回國擔任了外交部代理大臣的曾紀澤.當然還有大批的談判專家和技術專家做為助手.

六月二十七日,雙方坐在了談判桌兩邊.進場時,心中終究有些氣憤的華方代表自然而然的將YF聯合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甩在了一邊,隻和兩個老熟人,做為副代表之二的YF大使點頭致意,Y國外交大臣克裏斯蒂很是鬱悶了一番.

外交禮節?什麼是外交禮節?十九世紀還是強權政治,談判桌上多的是赤裸裸的訛詐,禮節有什麼用?沒實力一切都是屁話,有實力什麼都可以原諒.這不,中華代表雖沒有趾高氣揚,卻旁若無人,也沒見YF代表怎麼樣.西方人就這麼現實,隻要你有牛B的資本.說白了,YF的確是趁中華帝國進行戰爭期間進行要協,但又何嚐不能說是為了相同動力下速度更快更靈活,火力更強大的艦艇,為著神出鬼末的實戰型潛艇求著中華帝國呢?

中華帝國已不是列強欺淩的對像,虛偽的外交禮節就可以去見鬼去了.

稟承中華帝國一慣而且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談判風格,屁話少說,也不互相試探.所謂國際慣例,向來是強國首創,而中華帝國的談判風格就使後世外交屆從中繼承了幾個國際慣例.如先給出假似底限,使談判一開始就有最可能成為最終結果的爭論話題.不過,後世有實力與其它所有國家之合相當的世界第一強國尊重<<國際法>>,聯合國頗有實權,弱者敢於維護自身利益,強盜則不敢為所欲為.

其它如談判中穿唐裝,漢語為國際交流第一語言,所有國家種族平等等等,都是強大的中華帝國使世界承認,至少是東方國家貫徹遵循的慣例.而載镔為此也得到了眾多公認評價中的一個:東方所有卻非東方風格的外交奠基人.

這種風格簡單說就是幹脆,東方人模糊,喜歡繞圈子.西方人虛偽,熱愛將鮮血淋漓偽裝成文明,其實都不幹脆.幹淨利落還真是流氓在某些時候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引申到外交場合,算不算自信的體現呢?

所謂慣例,也叫傳統,總要一個時間來形成.載镔在西方堪稱如雷貫耳了,但終究時日不久,不可能人人領教過,克裏斯蒂也是其中之一.古板的Y國人也是個性格難以改變的國家,令其摘下日不落光環,也許要到他真正失敗那一天.克裏斯蒂倒也不是不知道中華帝國今非昔比,卻還是覺得自己很高大.其實,克裏斯蒂覺得自己高大並不是居高臨下,前麵說過,西方人對強者是尊重的,實在是進場時感到受了輕視,也沒能深入了解中華帝國在談判桌上不帶無關開場白的風格而說了句廢話.

曾紀澤剛剛落坐,正在接過隨行人員遞上的資料,克裏斯蒂風度優雅的學習中華人道久仰:”名揚歐洲政壇的前駐D大使,您好,曾先生,見到您很榮幸!”

曾紀澤點頭致意,回禮中充滿西方情調.雖然中華帝國差一點兒開始崇洋媚外,結果給載镔掐斷了,可誰讓曾紀澤在歐洲待了那麼長時間呢.

“謝謝,我也是.”

“聽說貴國軍方領袖之一的曾老將軍是您的父親……”

離職後的克裏斯蒂在回憶中說他是按所知道的東方習慣而出的一句問侯,偏偏得罪了人.也許真是在西方住久了,也許才華出眾之人都有不靠出身的傲骨,也許這次談判總讓中華帝國有受辱的感覺,曾紀澤冷下臉來:”閣下,誰是我的父親與談判有關係嗎?”

連中華民族文化皮毛也沒了解到,最好還是依照自身習慣.的確沒有其它意思的克裏斯蒂沒想到會遭到反擊,當時被頂的稍有失神,嘴裏隻能說:”當然,當然……”

“那談判是否應該開始了呢?”

“當然,當然……”

在克裏斯蒂氣勢被奪時,曾紀澤微笑著展開資料記要:”對於貴國聯和F國提出的幾個要求,我國的看法是這樣的,首先……然後……”

兩國談判,其實就像兩支交戰軍隊的指揮部.與戰爭一樣,結果由國家承擔,但過程要靠人來實現.也像下棋,開局很重要.這就是強調此次談判未正始開始前幾句話的原因所在,這叫先聲奪人,首先打擊對手的氣勢.

克裏斯蒂並非初生牛犢,也不是濫竽充數.談不上自作聰明和賣弄學識,就是……沒話找話?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也解釋不清.

還有,克裏斯蒂也沒因受到反擊的沒話找話忘記職責,他很清楚來到東方要獲得什麼,一直都沒忘,隻是丟掉了氣勢.氣勢原本在YF方麵的,中華帝國的確不能與對手頂牛.YF不用發動戰爭,隻要調動調動軍隊,中華帝國必然抽出很大精力防備.不要以為國防軍多麼強大,考慮到與E國發生全麵戰爭可能,國防軍最多隻能抽出兩個集團軍打另一場戰爭.因數量問題,海軍連防衛近海的實力都沒有,海戰經驗還另說.兩線作戰不是不可以,但要看對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