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鐵血之路.-204.中亞戰略[上]
不好意思,更新又慢了.哎,戰爭描寫太難把握了,從來不抄襲的作者不得不拿著別人的作品取經[就是拿人家的思想從文字上改改而已].還是不多寫戰爭場麵了,又丟臉又累人.所以,關於華E戰爭的描述將在近兩章節內結束,簡單粗略處請多多原諒!!!!!
-------------------------------------------------
D國人獲得了中華帝國給予的總支出四分之一的回扣,可以少付數百萬兩白銀,算算帳後發現中華帝國的實際開價還比較令人滿意.可YF卻心裏窩著火各付給了中華帝國近千萬兩白銀的技術轉讓和裝備采購費用,隻是他們得意洋洋的破壞了中華帝國國防軍辛辛苦苦用雙腳走出來卻稍縱即逝的對E戰略優勢,使華E兩國都蓄起了一場大戰的力量,倒也接受了中華帝國的小小報複.
讓我們回到西域戰場,那裏很快就沒有沉寂.
表麵上華E兩軍實力相當,中華帝國勝利的關鍵也許就押在新遍的第十二集團軍身上.在YF兩國阻止了中華軍隊的進攻前,中華帝國就察覺了這兩個敵人的陰謀,知道對E戰爭的規模必然無法收手的擴大,於是及時的秘密任命總參作戰部部長聶士城中將急赴新疆組建第十二集團軍.聶士城將軍六月初出發後,載镔則忙於穿梭於幾個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將各軍支援的七個團加陸軍第一師全部,四萬多中華軍隊秘密調往西域戰場,與原十二軍已組建的一個師合遍成第十二集團軍.隻是,第十二集團軍無法即時參戰.
聶士城中將又是乘坐軍用熱氣球,又是快馬加鞭,滿臉蒼桑的於七月三號趕到烏魯木齊,劃歸十二集團軍的部隊當然沒他快,一個都沒到.可擁有四十萬大軍,將近E國能調動軍隊的極限的E軍自以為實力雄厚,已按捺不住進攻欲望了.中華軍隊也沒打算防禦,武術中有後發製人的功夫,但戰爭中的先發製人永遠是勝利的第一保證.而Y國人見達成了目的,拍拍屁股走人了,兩國七十萬軍人就要為已方的勝利展開撕殺.
再此要糾正一個純屬YY著過癮的網絡小說描述,關於二十世紀以前的E軍與誰交戰,兵力不可能達到百萬之眾.十九世紀的E國不過幾千萬人口,軍隊總數不過百萬,不可能舉傾國之兵打一場局部戰爭.那會讓仇國遍布的E國完蛋.即便是在中亞,E軍最多不過調半數軍隊.而中華帝國在玩兒命時倒可以比E國兵力更雄厚,可那樣的話消耗量太大,其它方向的國家安全也無法保證了.
所以,E軍也許會再調幾萬軍隊到對華戰場,卻無法再多了.而中華帝國調往西域的兵力超過三十萬後,以1873年的綜合保障能力也抵達極限.非你死我活的全麵戰爭,戰場容量不會繼續增長.
戰鬥首先從南疆開始,身屬進攻方的軍隊調動無疑比防禦主動.第四集團軍的到來,E國的增兵措施尚在進行,怕陷進圍攻的謝羅廖夫在二次調遣來的部分部隊協助下撤退了,中路十萬大軍乘勝前進收複失地時,二十師和二十二師所部走國內回到了南疆.於是,南疆中華軍隊是第七集團軍的兩個師加二十師,兵力六萬.而E軍的主攻方向改為了北疆,南線兵力不過與中華軍隊相當.自知不敵的E軍收攏起其它地域的部隊,遠遠駐紮在克孜勒庫姆沙漠東北方向,依靠著謝羅廖夫的中線E軍的後衛部隊,起到平時監視戰時拖延數十公裏外南疆中華軍隊的作用.可誰讓此路E軍最弱呢,另兩個方向的雙方實力相當,或者說E軍的基本實力還強一些.流氓捏弱柿子是叫欺負人,戰爭中攻敵之弱卻是兵法也.不過,戰爭中的軟柿子有各種各樣的捏法,這次的中華軍隊先是壓迫南線E軍收縮,不戰而安定南疆邊界,接著調動謝羅廖夫這個令人尊重的對手.
從六月中旬開始,二十師在塔什幹的前進基地即忙碌起來,做足了準備大戰一場的架勢,事實上的確選擇了這個作戰方向.塔什幹一帶是兩路E軍的結合部,謝羅廖夫的十五萬部隊因承受著十萬中華軍隊的壓力,不可能調幾萬部隊過來,能夠承擔重任的隻有南線E軍.中華軍隊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實現了,從分散到聚集的E軍更好控製.而E軍當然不是甘願聚到沙漠邊上享受風沙.
塔什幹因第七集團軍到來,前進基地後勤物資容量大增,在後勤部隊的調遣中,大批的槍炮~被服~藥品等等作戰物資進進出出.物資人員熙熙攘攘,任何一方的此類大型行動均無法保密,中華軍隊幹脆不保密,越精明的將領越會為這種公開行動費腦筋,而謝羅廖夫的中路E軍離南線不算遠,何況雙方戰線綿延不端,說是兩路軍隊,其實藕斷絲連.
謝羅廖夫的腦細胞在日日死亡,感覺到中華軍隊虛虛實實中很可能的確主攻薄弱的南路,因而提醒南路E軍最好是收縮防禦.戰爭中容不得一點馬虎大意,更不能沒有自知之明,謝料廖夫在給南線E軍司令的急件中說:”……我必需向您坦言,與麵前對手的幾次交戰後可以看出,E軍沒有與中華帝國軍隊進行對攻戰的實力,特別是夜晚與中華軍隊戰鬥是所有軍隊的厄夢.從戰爭觀念來說,中華帝國的確在領導世界,這是YFD等國也承認並研究中的事實上,我們不能不承認.從裝備質量來說,中華帝國軍隊的輕重武器在射程~精確度~火力密度~威力等等方麵,大多明顯優於我軍.而且,中華帝國軍人還有一些對作戰極有幫助的專業配置,除了專門的戰場救護隊以外,中華帝國官兵身上的那些看似臃腫,其實救命的設備,都是我們從沒想到或者說沒有實施的.我想說,我國在軍事上的確落後了.真的,第一次與對手作戰時,我無法想象一個團就能有那般密集的炮火,比我們一個師也差不了多少.所以,除了您的部隊超過對手一倍,否則您隻能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