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落後是一種個人或少數人很難改變的總體壯態,當然與智商沒有關係.其實是中華軍隊的戰略戰術思想超前了,裝備差異並不難彌補,中華帝國不過是比幾個發達強國先行一步而已,但戰爭思維上,任何其它軍隊與中華帝國比起來都落後了.所以說,E軍當之無愧的是全球最強大的幾支軍隊之一,其指揮官的戰略戰術思想比不上中華帝國先進,沒有親自指揮過戰鬥,卻不一定聽不進勸告,謝羅廖夫的急件發到不久,南路E軍開始了收縮防禦.謝羅廖夫的建議是正確的,預估到了除了沒點明,卻毫不躲閃的中華軍隊首個攻擊點,挺進中的中華軍隊兵不刃血的得到了E軍讓出的幾千平方公裏占領區.七月五號和六號上午,有戰士說:”準備著打仗的,哪知一路行軍……”
火力要求與原史M軍頗為相似的中華軍隊在保留了自身傳統精髓的同時,已不再強求某些作戰習慣.黑夜照樣是中華軍隊的天下,卻無需像當年弱小時那樣專打削弱敵軍戰力的夜戰.有實力,就不放走戰機. 1873年7月6日中午時分,華E兩國七十萬大軍間的戰鬥,率先從南線戰場開始爆發了.事先需要聲明的是,因為謝羅廖夫所部穩紮穩打未傷筋骨與米哈依維奇所部強攻猛打損兵折將的對比作用明顯,全線E軍在切身經曆了與曾幾何時瞧不起的對手的戰爭後,對中華軍隊的正視成為主流,E軍總司令部認為,不談仇恨與輕視,丟失東西伯利亞實在沒什麼可說的.而在中亞戰場上,E軍雖然比多出了十餘萬軍隊,但如果不顧一切的與中華軍隊衝殺起來,戰敗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華E戰爭的西線戰鬥因E軍總司令部帶有某些抗命性質的的穩重中,血流成河的戰役雖說很多,雙方總傷亡數達到二十萬.但E軍放棄了最愛的戰術,從始至終沒與中華軍隊進行全麵碰撞.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正常情況下是”十則圍之”.到熱兵器時代,特別是雙方裝備差距極大時,以少圍多都有可能.而中華帝國軍隊的裝備與戰鬥力的優勢遠遠沒到那一地步,何況E軍的防禦網相當厚重,身周不遠還有援兵.兵力相當,E軍不論攻防都不是中華軍隊敵手,卻沒時間慢慢殲滅.不過,中華軍隊並沒妄想吞掉南線E軍,因為謝羅廖夫不會放任南線六萬軍隊不管.哈,絕不當謝羅廖夫是傻瓜,就是讓他不得不管啊!
即使中華軍隊的進攻再猛烈而犀利,可E軍並不是一支沒有韌性的軍隊,其國家性格雖然特別喜歡蠻幹,但在嘲諷原史二戰蘇聯衛國戰爭的同時,他們終究用人命填出了勝利.所以,如果不說E國人的無恥與殘忍,不談其天性使然的蠻幹戰略,E國的確有一支戰鬥態度令人尊重的軍隊,就是拚消耗也能支持不少時間,而E軍的確在中華軍隊猛烈的炮火與衝鋒中努力堅持著,戰鬥精神遠非軟弱的F國軍隊可比.其實,F國陸軍的歐洲第一陸軍之稱唇屬虛名,隻體現在數量和裝備等表麵現像上.但要說到敬業精神,F軍比起中華軍隊~D軍~E軍~倭軍這四支軍隊來,有著很大差距.陸軍力量不算強大的Y軍也比其嚴謹自尊的多,英雄主義強烈的M軍雖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但隻要不是必敗的戰鬥,M國人就敢拚命.而中華軍隊和E軍這兩支正做對手的軍隊,也許就是獻身精神最強的兩支軍隊.
兩支獻身精神最強的軍隊為了國家利益的浴血奮戰,就像洪水撞上了堤壩.那是洪水衝垮堤壩還是堤壩阻住洪水呢?
謝羅廖夫認為,E軍在南線放六萬部隊是個純粹的敗筆.事實上隻分成兩路大軍,隻要做出威脅著新疆南部的姿態,肯定能將部分中華軍隊拖在南疆邊界.現在卻是中華軍隊擺出了不管南疆,誓要截斷兩路E軍的架勢,迫使南路E軍為了無暇他顧的中路E軍安全而跟著對手的節奏行動.其實南路E軍在中華軍隊彙聚塔什幹時還考慮著是不是攻入中華帝國境內.分散駐軍的南路E軍因對伊犁河之戰缺乏具體了解,有些將領還認為中華軍隊不能把謝羅廖夫的十幾萬大軍怎麼樣.但想想還是覺得向中路大軍靠攏更好,十幾年前的幾萬E軍能把滿清政府嚇的心慌意亂,隻要開幾炮就能得到大量利益.但現在,萬一中了對手的誘敵之計,幾萬軍隊隻不過是支孤軍而已.及至接到謝羅廖夫的警告,知道決策似乎很正確,到了與中華軍隊的大戰正式開始,更為正確決策而慶幸了,謝羅廖夫一點也沒誇大其詞.激戰中設身處地想一想,謝羅廖夫如不派兵來援,被擊潰不過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