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東南亞5(2 / 3)

新加坡被稱為“東方第一堅城”,一家澳大利亞報紙曾這樣評價:新加坡的大炮比聖誕節布丁裏的葡萄還要多,沒有人能從海上去新加坡。救國軍海軍作了多次試探後也得出了這個結論,要完全摧毀新加坡的防空、防海係統必須作長時間的摧毀性空襲,那就意味著必須摧毀新加坡。“熄火”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要攻打新加坡,同時包抄吉隆坡防線的英聯軍主力,這基於黃錚對英軍“發動機”計劃的猜測。保守的英國人搞不出什麼新花樣,即使被稱為“具有先進軍事觀念和理論的新一代英軍將領代表”坎寧安上將也是如此,(二戰中此人開創了艦載航空兵攻擊停泊在港口艦隊的成功戰例,用20架老式雙翼機把意大利艦隊打了個落花流水)。偷襲海防吃了大虧後,聯軍艦隊一直躲躲閃閃,不敢與救國軍海軍正麵交鋒,但也搞過幾次偷襲,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夜襲曼穀港,結果是出擊的三十多架戰機全軍覆沒,還差點賠上了航母。救國軍艦隊挑釁性地支援馬來半島上的戰鬥,就是為了引聯軍艦隊來決戰,但英國人寧願投入更多的陸軍也不敢出動海軍。黃錚的猜測是“發動機”計劃有丘吉爾幹預的痕跡,聯軍海軍一定會集中力量反擊,救國軍在新加坡的行動就是要逼英國人把決戰地定在這片海域。

空襲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後,英軍新加坡城防指揮官希思少將得到報告:救國軍正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實施空降。希思跑出掩體用望遠鏡觀察,果然看到東北方向半空中飄蕩很多降落傘,他嚇了一跳,不僅是因為救國軍以這種方式突然的進攻,更是因為在這樣狹小區域怎麼能搞空降作戰,救國軍真是匪夷所思。希思急令英軍第18師留守的部隊悉數開往東北地區,能調集的防空火器全部對空射擊,英軍又是打又是調動忙碌了半天,希思得到報告:救國軍空投下來的是包著石頭的稻草人,粗劣的傘布上還用英文寫著“開個玩笑”。救國軍這個玩笑也太大了,英軍防空部隊在空襲下損失慘重。還來不及懊悔,希思又得到報告:正南麵的救國軍艦隊正在靠近炮擊,對海岸空襲也加強了,象是要進行登陸作戰。英軍又作了一次奔命式的增援布防,岸炮驚天動地地發射,結果是:救國軍艦隊始終在射程之外徘徊,象是告訴英國人:“我們還是在開玩笑”。

吉隆坡戰線上,救國軍突如其來的強勢大反擊把一直處於進攻態勢英聯軍打得落花流水,作為前鋒的英軍第11師和荷蘭派遣一師在無遮無攔的陣線上享受強大的地空火力襲擊,兩軍還未接觸已經有所潰散,救國軍的坦克毫不留情地碾壓上來,嚇破膽的英聯軍無心戀戰、紛紛潰退。為了穩住防線,帕西瓦爾派出了新補充的皇家坦克團迎擊救國軍裝甲部隊,撞上了正在對潰退的英聯軍作屠殺性追擊的救國軍第35師冰刀裝甲團。這次英軍最重、最厲害的馬蒂爾達坦克對陣的是救國軍最先進的野蠻牛—2型坦克,但這兩種坦克並不是一個檔次的,坦克的靈活性、火炮的威力、裝甲的抗擊能力相差了整整一代;救國軍早就玩熟了英式坦克,而英國人還不知道戰場上有救國軍的重型坦克存在;最要命的是皇家坦克團剛出現就被救國軍空軍盯上了,隨之而來的地空火力把它們打得暈頭轉向,在冰刀坦克團從容的點射下一個個開了罐。

這批坦克不是火種基地生產的,而是上海兵工廠的第一批產品。經救國軍軍工係統改造的上海兵工廠主要為海軍服務,也建立了軍車生產流水線,北九州日本最大的八幡鋼鐵廠生產的鋼材運回國內,兵工廠為南下部隊突擊生產坦克、裝甲車。火種基地提供了成熟可靠的流水線,這些坦克也融入了南方人的細膩,最明顯的就是坦克內安裝了設置精巧的通風係統,以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這也是須雲明把裝甲團命名為冰刀、冰劍、冰槍的原因之一。

救國軍把殖民帝國的狂妄拋進了安達曼海,英軍裝甲兵的潰敗加速了英軍的潰退,因為它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擋住救國軍的鋼鐵洪流,英、荷、印、澳各軍之間的間隙和失敗的恐慌導致英聯軍的失控,帕西瓦爾根本無法調整部署、建立防線,任由各部拚命狂奔潰逃,跑得慢的成了救國軍機械化部隊圍獵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