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馬來半島的戰鬥進入高潮。從2日開始,救國軍已有潰退的跡象,以英軍、荷軍為主力的聯軍陸續向前推進了數十公裏,6日,聯軍指揮官帕西瓦爾率防守新加坡的英軍第18師一部到達前線加入戰團,並下達了總攻命令。聯軍作了充分的炮火準備後,離開新建立的防線,在裝甲兵引領下攻擊前進,不久就占領了空無一人的救國軍陣地,還沒有來得及歡呼慶祝,炸彈、炮彈就兜頭砸了下來,接下來一幅隻有日軍見過的恐怖場麵出現在它們麵前:天上機群呼嘯、地上大炮怒吼、航空炸彈和大口徑炮彈把英聯軍陣地炸成一片火海,火力打擊的密集度是英國軍人前所未見的,緊接著成群的坦克、裝甲車碾壓上來。
與此同時,新加坡和與其相聯的柔佛州正享受從未有過的猛烈空襲,一支艦隊出現在新加坡的外海,東北海岸英軍章宜海軍基地內警報聲和爆炸聲此起彼伏,英國人知道新加坡外海有支敵軍艦隊,卻不知道在什麼方向,隻能用大口徑岸炮漫無目的地向海上發射。救國軍艦隊不是第一次光顧這裏,海航空軍對章宜海軍基地和加蘭機場等要地進行過多次空襲,聯軍艦隊指揮官坎寧安在空軍基地被摧毀前就撤走了聯軍艦隊,明智的坎寧安做了這個明智的舉動,聯軍艦隊能混到現在就是因為他正視救國軍海軍的強大。英國當局卻不這麼認為,多次督促艦軍盡快消滅救國軍艦隊,原因之一就是英國駐日大使館提供的“救國軍海軍在日本已損失殆盡”的報告,這是它們在夜蔦情報組的槍口下發出的假情報,英情報部門難辨真偽,因為它們始終無法窺見救國軍海軍的盧山真麵目。
前期在馬來半島上作戰的是陸戰隊瓊崖支隊天雷師和三個師的三支教導隊,前期的仗都是教導隊在打,天雷師負責炮火支援和戰術指導,打到吉隆坡後英荷軍主力參戰,隻要天雷師投入進攻仍可以突破防線、繼續推進,但黃錚卻讓教導隊與英聯軍再玩幾天,並作部分收縮,這是“熄火”計劃的前奏。英聯軍調動主力投入全麵進攻,救國軍的利劍也出鞘了,教導隊作了最後一次“攻防轉換、交替掩護”的實戰訓練後退了下去,第七軍120師(機械化步兵師)和第35師(裝甲師)、陸戰隊天雷師頂了上來,054航空師南進航空大隊從檳城升空作支援。自認為是現代化陸軍的英、荷軍總算是體會到什麼叫現代化戰爭了,十幾公裏的寬正麵上,救國軍上千輛坦克、裝甲車鋪天蓋地而來,發動機噴出的濃煙如同天邊卷來的烏雲,飛揚的塵土席卷大地,重炮群齊射後的爆炸聲震耳欲聾,整個馬來半島都在顫抖。
第七軍是在中日戰爭結束後奉命南調的,本來是作為開赴日本的後續梯隊,早已整裝待發。屠日第二集團軍編製取消後,集團軍司令張軍任江浙閔軍區司令,所屬的第七軍在江蘇、上海布防和休整擴建。救國軍即將重新整編,黃錚的設想是新編100個師,即第1—第100師,救國軍二十個軍平均分得5個師的編製,原來的師級編製不變但取消原來的旅級編製。第七軍是第一個改、擴建成集團軍的主力軍,除原所屬的120、121、122三個師又得到了第31、32、33、34、35五個師的編製,全部編成三團製的師,其中第35師為裝甲師,原第七軍所屬的003特種師劃出了集團軍。改編後的師級部隊滿員也隻有一萬多人(含後勤、通訊、衛生、運輸等兵種),更加精簡和機動。實際改編也是針對這次南下作戰的,第七集團軍開赴越南進行適應性訓練的同時進行整編,實際第七軍包括教導隊就有十多萬人,兵源缺口不大,但南下都以南方人為主,北方人留守江浙閔軍區,除了英國人,炎熱的氣候也是軍隊的一大敵人。經改造、訓練的原國軍的粵係降兵陸續補充進軍隊,經黃錚的同意,從日本調回的003特種師玄武旅(裝甲強擊部隊)三團須雲明部成了第35裝甲師的骨幹。已升任集團軍副司令(任兼任120師師長)的周勇率兩個師來馬來半島試刀,這支軍隊是為繼續南進而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