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挖土窯(1 / 2)

不過很顯然宋宸高估了目前部落的製造工藝,巫指了指土,也做了個捏土的動作,然後又指了指還在燃燒的火堆。

就看著宋宸,宋宸一雙大眼猛地突出,巫以為宋宸沒有明白,又更詳細的做了一遍,緩過來的宋宸擺了擺手,看來還是撿不了現成的了。

陶器的需求雖然不是很迫切,但宋宸太想喝一口湯了,而且有了陶器,部落裏食物的做法也可以多樣化起來。

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宋宸還是決定先把簡單的鍋碗瓢盆搞出來。

陶器的製作並不難,曆史上出現的時間也很早,簡單的陶器就像部落裏這種,靠運氣就能做出來,需要的材料也很簡單,黏土用水和好了,用手捏成想要的形狀,放在火裏麵烤就行。

不過想要做好也不簡單,至少需要做一個土窯才行。

鑒於目前部落的需求,並不需要做多大,七八十厘米大小的應該就可以了。

巫看到宋宸又在想事情,就沒有繼續打擾的意思了,雖然語言溝通比較困難,但是作為部落裏的智者,巫喜歡並且享受和宋宸交流。

宋宸做東西的時候,巫也喜歡在旁邊看著。

雖然宋宸初來乍到,但巫從一開始就把他當作部落裏的一份子,巫覺得宋宸簡直就是天神派下來幫助他們的。

短短幾天時間,宋宸就解決了部落的食物危機,要知道巫作為部落裏的長者也沒有多少次吃飽過。

還有加了鹽的食物就更讓人回味了。

一夜無話。

翌日清晨,宋宸想了一夜,還是決定先搭一個土窯,土窯的製作並不難,宋宸選的是結構簡單的橫穴窯,這種窯靠著小山包就能建,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先在小土包頂端挖了一個一米左右的洞,然後在洞口的側下方挖一個燃燒室,大體和農村以前的柴火灶差不多,隻不過燃燒室的位置要低一些。

還好有工兵鏟,不然就靠棍子挖,估計能把手都挖斷嘍。

最後在挖了一個煙道通著窯底,主體算是基本完成了。

為了更好的燒陶器,宋宸還是決定,稍微加固一下,挖了一些比較細的粘土,將裏麵的大顆粒挑了出去,和到比較稀的狀態,在窯壁上塗了一層。還在窯壁上按了不少小石英石,這樣硬化後就比較堅硬了,而且石英石也能很好的提供個支撐的作用。

土窯大體做好後,宋宸決定讓他先空燒一天,先把窯壁燒結實了,到時候燒陶也方便些。

下麵差的就是一個風箱了,有了風箱柴禾才能燃燒的更充分,裏麵溫度也能提高一些。

宋宸並不隻是打算燒這一次,他還得為以後燒金屬打下基礎,這種粗製濫造的土窯肯定不行,到時候肯定需要燒耐火磚,耐火磚需要的溫度要比燒陶高一些。

風箱在華夏農村很常見,就是一個簡單的木箱子加上一個活塞,在加兩個進出風口就行了。

結構雖然簡單,但對於這個時代還是有點難度的,小小的風箱,宋宸和公輸做了一整天才做出來。而且風箱的木板非常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工具隻有一把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