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鬥笠成(2 / 2)

沒有箬葉,但是部落裏還有一些竹葉,幹的新鮮的都有,幹的是拿回來做引火用的,濕的則是昨天剛回來的,還沒來的急曬幹就下了這一場雨。幹的竹葉非常脆,一碰就碎,看來還是隻能用來燒火。

在正式開始鋪葉拚裝前,要先在已經鋪好的鬥笠兩側的塑料紙上各放一小把俗稱為“擦掩”的小竹葉片,其作用是,如果直接將箬葉放置在塑料紙上,怕上層的“笠鬥坯”按下去時會帶動塑料紙一起滑下去,導致鬥笠走形。放了“擦掩”,等於是增加摩擦力。

將箬葉鋪滿倒置的“笠鬥坯”後,再將另一頂“笠鬥坯”翻轉過來,連同鋪好的箬葉一起按入這頂“笠鬥坯”當中的凹陷部位,進行攏合擠壓,然後用竹篾戳過箬葉稍微鎖一下邊,縫合上下兩頂“笠鬥坯”。為了在縫合過程中達到上下兩層固定和嚴實的效果,還要在當中放上一塊鵝卵石。在縫合好後,剪去伸出鬥笠邊沿多餘的箬葉,再用竹篾細密地進行繞沿鎖邊後,一頂鬥笠才算製作完成。

這就是紅軍鬥笠的製作方法,宋宸和公輸也是按照著這個方法來做的,理論看著簡單,但是真要上手還真是難,光第一個笠鬥坯就重重複複做了好幾次,宋宸一開始想要做的是後世看到的那種腦袋尖尖的。

但是最上麵一點,兩人是怎麼也弄不起來,最後隻能退而求其次,改成圓的,而且中間還漏了一個小洞,隻能後麵再用竹片從旁邊給他插滿,不管性還是使用上麵都還差點意思。

但是著也是能做的最好的了,中間工序就簡單多了,不過竹葉再這方麵還是遜色不少,主要還是太小了,一片竹葉能覆蓋的麵積太少,一不注意就要重疊一大部分,重疊後就相對臃腫了不少,看來老祖宗的選擇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是箬葉的話,最多也就是十來片,很快就能放好了。

好在隻是第一個實驗品,就是用來發現問題的,一次就成功才奇了怪呢。

廢了大半天,終於做出來一個就差最後一步的鬥笠了,為什麼不直接就一次性完成呢,主要原因還是宋宸餓了,中午做飯的時候剛好是放竹葉的時候,一旦鬆開說不好就會全部散開了。

兩人隻能聞著香味,瘋狂的吞口水,竹葉夾好另一個笠鬥坯夾好,才小心翼翼的放下,然後去吃飯。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封邊了,用薄薄的竹篾把邊鎖起來就行,一番功夫下來,一個鬥笠差不多就算是成了,可能還是剖的竹篾不夠均勻,鬥笠看起來一道寬一道窄的,不管怎麼樣,總算是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