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鬥笠成(1 / 2)

所以新手一般很難將一大根竹幹的竹篾從上到下一剖到底,這是個技術活,稍不注意,不是竹籜環斷裂就是篾絲割手或篾刀切在手上。所以編織鬥笠師傅的手,總是橫七豎八地布滿細碎的傷疤。

公輸當然不是傳說中的老司機,技巧不夠就隻能用速度來湊了,慢慢來雖說會多浪費點時間,但是效果還是不錯的,很少有從中間久斷開的。

即使是這麼小心了,公輸的手上還是劃出來好幾個小口子,還好都是勞苦大眾,手上都是厚厚的繭子,皮糙肉厚的也沒有劃的多深。

接下來就要把竹篾用刀好好打磨一下,至少讓它不再那麼剌手,剖開的時候沒有辦法,隻能默默受著,後麵再被劃傷就不好了,能避免還是盡量避免的好。

沒有最適合的蔑刀,部落裏的各種刀也還是可以一用的,其他人看到宋宸這邊進度緩慢,在巫的帶領下,也紛紛過來幫忙,人多力量大,一時間,柴刀,匕首,石頭都派上了用場,隻要能把竹篾刮的相對比較光滑就行。

大家也好奇,神使說要做個可以防雨的東西,就是不知道這竹子怎麼做就能防雨了,而且還弄的這麼細。

“神使,這個怎麼可能能擋雨嘛,這麼細……”,性子最直的猛終於忍不住問出了大家心中的困惑,眾人一致點頭,看來心裏都是這麼想的啊。

“別急啊,等做出來你們就知道了”,解釋起來比較複雜,主要是不能太過於水字數,宋宸隻能先賣了個關子。

跟公輸計劃了一下具體的製作方法,點子雖然是宋宸想出來的,但是具體操作還要看公輸了,宋宸可能剛來的時候手工會比公輸好上一點,但是現在就說不好了,這麼長的時間裏,部落裏的大大小小工具基本都是公輸為主做的,技巧方麵還是公輸更好一點。

製作“笠鬥坯”首先就是編織竹篾條,其實就是最常見的經緯交織法。這種方法有些類似於織布時的經紗和緯紗,不過部落裏也沒有織過布,隻能說和編籮筐還是非常相似的。

編鬥笠主要的手法是“挑”和“壓”。在編製過程中,始終是挑起兩條經篾壓住一條緯篾,這是竹編中最常見的“挑二壓一”的方法。等到竹篾挑壓編織“捏蒂”成型後,再放置在一個形似涼帽蓋的木頭模具上“套模”定型,把竹篾編製成圓錐形的鬥笠半成品。

木頭模具是現做的,找了個差不多粗細的木頭,把一端用刀削成尖尖的就成了,做工雖然比較粗糙,但是還是非常好用的。

鋪葉拚裝“笠鬥坯”完成後,接下來就是鋪葉拚裝了。鬥笠由上下兩頂“笠鬥坯”攏合擠壓組成,中間夾以呈放射狀相互掩壓、旋轉而排列的箬葉。先把一頂“笠鬥坯”翻轉過來,頂部朝下放置在一個無蓋中空的木桶中,就可鋪箬葉了。

宋宸倒是見過箬葉,那還是在山裏探險的時候見的,以前捕魚的時候似乎好像也有一些,不過現在肯定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的,況且外麵還下著雨,最然現在雨小了不少,但是天陰沉沉的嚇人,一看就是要下大雨的節奏,現在出去十有八九是要變成落湯雞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