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采集的石片回到部落裏,剩下的就是打磨了,這個事情就不用宋宸來操心了,部落裏的每一個人都是磨石頭的一把好手。
畢竟還是處於石器時代,平時接觸最多的也就是骨頭和石頭,這都是需要好好打磨才能用的東西,從小玩到大,磨個石刀簡直不要太簡單。
而且這些都是基本成型了的石片,把刃打磨出來就行。
二十幾片石頭磨起來還是很快的,一人平均下來也就三片不到,半小時都不到的時間裏就給它磨的漂漂亮亮的了。
隻是最普通的石刀,而且還是備用的,所以並不會打孔穿繩之類的,能用手握住就行,
除了必備的石刀,還就是打穀場了,三畝地的穀子真要曬起來,還是需要不小的地方的,部落山洞的門口就是一大片的空地,隻要稍微把碎石頭之類的東西掃幹淨就行。
不知道多少年的發展,門口這一塊地早就被踩的嚴嚴實實的了,用來晾曬穀子再合適不過了。
還需要的就是能用來打穀的東西,畢竟不是一兩畝……
足足三畝地的水稻,肯定是不能用手一點一點薅的。
打穀機這種高級貨還不是目前的騰蛇部落可以挑戰的高科技,高科技做不出來還是有簡單的替代品的,長的板凳就是非常不錯的替代品。
而且做起來也不算很難,而且也可以未來的家具做一點技術積累,總不能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啊,就算有著虎皮在地上墊著也還是不如床舒服的,更別說宋宸從小睡覺就不安分,能夠活動的範圍一般都是根據床的大小來劃定的。
尤其是在夏天,還不像冬天可以靠被子來封印住,醒來滾到其他地方時常有的事,索性作為神使,睡覺的地方也夠大,大家看的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床這玩意宋宸也是心心念念了好久了,但是技術難度還挺大的,就是一個榫卯結構就夠公輸去忙活的了。
雖然以前公輸做過的簡易鼓風機裏也有類似的結構,但是那個不僅是平放著的,而且也僅僅是能用的水平,鬆動甚至散架也是常有的事情,隻能算是個初步的嚐試罷了。
這一次的要求可就高多了,水稻摔在上麵,把稻穀給打下來,反複的摔打產生的力道不是隨便個豆腐渣工程可以應付了的。
當然,最理想的還是後世那種長板凳,但是製作難度大,隻要能搞出來個類似的就行。
宋宸和公輸現在就在討論著怎麼做著玩意,還是老規矩,創意由宋宸來提出,公輸就負責想辦法給搞出來,在理想構思下,能做出來個符合騰蛇部落生產力水平的就算是可以的了。
但主要還是受了工具的影響,能夠打孔的工具還是上次搞出來的,雖然用著也還可以,效率更是比之前高上不少,但是也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隻能用來打一些比較小一
點的孔,稍微大一點的話就非常勉強了。
而且想要做大手壓的難度簡直是呈倍數的上升,而且用起來也不如現在的方便,一個人根本就操作不了,這還隻是一個半大拇指的粗細,更大的話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