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了半天,最後還是隻能做成固定的,能移動的正兒八經的凳子的確還不是現在能搞出來的。
而且離收割也沒有多長時間了,現在可騰不出來多少時間去好好實驗了,求穩求快就好了。
做成固定的相對來說可就要容易多了,至少公輸現在的木工水平還是能比較輕鬆的做出來的。
說幹那就幹,木料的話部落裏就有,都是風幹後的,比上新鮮的要結實好幾個檔次,而且樹皮都已經幹透了,稍微一扒拉就會掉下來。
這樣打到稻穀的時候就不會摔出來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宋宸可不想稻穀裏夾著碎木屑。
還缺兩個木叉子給它架起來,部落周圍的樹林裏還是比較容易就能找到了,公輸帶著北一出去沒一會兒就一人扛著一根木頭回來了。
小腿粗的木頭很有質感。用來做樁子還是非常合適的。
放棄了做高級榫卯結構的想法,接下來的工作就非常簡單了,還是跟當初建豬圈一樣,想辦法把樁子釘進土裏就好。
不過這一次要釘的樁子相對來說更加的粗,也更加的長一些。
一人多高的樁子絕大部分都是要釘進去的,外麵隻需要露出一小部分就好了,地底下越多,自然也就越牢固。
就按照公輸和北一扛回來的樁子來看,最少也得有個一米二三的深度才行。
想要在門口小廣場上給弄進去,還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這一塊地方就連表層的土都是硬邦邦的,平時下點小雨甚至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好在也隻需要挖出兩個坑就行。
這種土層也隻有宋宸帶來的工兵鏟能發揮作用了,部落裏的骨鏟,石斧用處幾乎為零,而且非常容易壞,自然是舍不得用他們去霍霍的。
用工兵鏟打洞其實也算不上多麼的方便,挖的太大的話工程量可就大多了,太小的話挖到半米左右的話就不容易繼續挖下去了。
比較工兵鏟還是很短的,越往裏也就越不好發力。
最害怕還是宋宸讓他們在柄上綁上個加長木柄才繼續進行下去,要不是宋宸攔的快,估計幾個人就要直接掘開,讓人進去挖了。
挖大了不僅非常麻煩,到時候回填也是個麻煩事,填不緊實後麵用起來體驗感肯定是說不上有多麼好了。
沒想到這兩個坑最後花的時間都快趕的上當初給野豬挖的那個坑了。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才挖好,坑也不是完全按照著樁子的粗細的來弄的,現在肯定是沒有這個水平。
大概有也就腰那麼粗,當然肯定不是壯或者猛那種,他倆在壯一點就是橫豎一樣的了,頗具嚶國大理石的感覺的。
寬度的話大概就是能塞進兩個樁子的樣子,這幾乎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接下來就是要將樁子放進去,然後在把土填回去,夯實,才能做出一個合格的樁子,不過時間已經不早了,而且挖坑屬實是一件費力氣的事。
宋宸幹脆就讓大家好好休息,明日再戰也不遲,隻要在水稻收割之前做好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