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米飯(1 / 2)

旺財很盡職的幹著趕鳥的活,宋宸也沒有殘忍到就把它一個狼放在那裏,所以很貼心的把咩咩羊也送了過去,一狼一羊算是有伴了。

宋宸也會時不時的過去看一看,一是氣溫的確有點高,別最後兩個寵物被熱翻了。二來也是監督監督趕鳥的效果,每丟失一粒都是巨大的損失啊。

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宋宸抓了一把,已經能明顯感覺到穀子變幹了很多,因為是要留著做種子的,所以肯定是越幹越好。

部落裏的儲糧設施也要開始著手做了,大型陶缸的話部落裏的存貨並不多,這幾天還要讓陶和瓷趕製一批。

這些事情本來應該在收稻子之前就全部弄好,不過第一次宋宸實在是沒有經驗,隻好邊做邊補充了。

…………

跟著狩獵隊出去的孩子們回來的時候都非常興奮,畢竟絕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去,以前也有跟著打獵的,但那大部分都是塊成年的。

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樣子,看來收獲應該是不錯的,一打聽,四個用弓箭的合作打到了三隻兔子,這都趕上成年人的狩獵效率了。

每一次帶孩子出去都有不錯的收獲,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新手大禮包麼,愛了愛了呀。

以前都是宋宸親自做一頓飯來作為獎勵,現在有了水果糖之後,著就成了最好的獎勵了,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歡甜的,不過做水果糖的成本還是非常高的,量也不多,一般也隻有孩子能享受到。

一人一塊糖,幾個孩子就更加開心了。

三天後。

稻穀已經徹底曬幹了,今天就要給他們裝起來,明年再種下去,這麼多種子,明年這個時候部落裏就能解決糧食問題了。

宋宸為這些稻穀準備了五口大缸,每一口都有一米寬,半米多深,土窯還是小了點,這已經是能做的極限了。

其中有三口是這幾天做出來的,剩下的就是部落裏的存貨了。

每一口大缸都是精心布置過的,內側鋪滿了幹透的稻草,上麵還灑滿了草木灰,最後再鋪滿竹條,放置缸的地方也是山洞裏最高的地方,山洞裏本來濕氣就不大,還經常生火,這樣要是再受潮了真就是沒有辦法了。

光這幾口缸裏麵的東西,宋宸和公輸花了整整一天才弄好。

缸肯定是不方便拿出來的,所以還需要運會山洞裏才行,先鏟進幹淨的盆子裏,再端進山洞裏到進缸裏麵。

缸雖然不小,但是裏麵還襯了那麼多東西,最後也就能裝個一百多斤,全部的稻穀最後裝了四缸半,宋宸估計著得有六百斤了,總共就三畝多地,這個產量已經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了,這樣子算下來,一畝地得有一百七八十斤的產量。

這還是最原始的水稻,當初種的時候可沒有挑種子,不管大小通通種了下去,要是以後再好好分揀分揀,產量完全有提高的空間。

雖然和後世動輒上千斤沒有辦法比,但是宋宸記得曆史上產量最高的時期也不過三四百斤,這可都快趕上一半了。

最後宋宸還留了十幾斤稻穀沒有裝,他也想嚐一下著原始稻穀的味道到底怎麼樣,目前部落的漁獵水平還算不錯,成果也能勉強滿足日常所需,甚至還能有一些節餘。

要是水稻的口感味道都不能令人滿意的話,宋宸也不好強行推廣下去,隻要味道能過得去,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種水稻比出去打獵要安全的多,出去打獵幾乎是三天一小傷,五天一大傷,不是為了生存,真沒有幾個人願意出去漫山遍野的找獵物。

不過想要吃到大米還有關鍵的一步——舂米,就是把殼給脫掉。

宋宸以前也見過古代的舂米工具,一般都是由石臼和石碓組成的,石臼可以用部落洞口大石頭來代替,上次用來砸鹽石塊的洞也能勉強湊合著用。

石碓的話隨便找塊鵝卵石就可以了,暫時就隻會吃上這麼一些米,沒有把舂碓搞出來,關鍵石那玩意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出來的,光石臼沒個幾天也打磨不出來。

舂米這種活在科技發達的後世幾乎見不著了,宋宸也隻能憑著自己的想象去弄了。

北一又來充當工具人了,宋宸拿稻草做了把小掃帚,負責放米和收米,石頭上的洞並不大,一次最多也就放個半斤稻穀。

北一一下一下的砸著,宋宸隔一會翻動一下,讓下麵的翻上來,由於是第一次舂米,兩人都不熟悉,北一一開始力道一直都掌握不好,第一次的米一大半都是碎的,宋宸翻起來也是手忙攪亂的,好多稻殼都每收集起來,好在後麵都落在了周圍的地上,後麵還可以再掃起來。